楊勇:深入推進“三個最美”建設 共建美好家園
7月5日,縣委、縣政府召開“最美集鎮、最美村落、最美庭院”建設工作推進會,縣委書記楊勇在會上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切實增強“三個最美”建設的責任感,把握重點、凝聚合力、深入推進,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推動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會議現場
楊勇指出,開展“三個最美”建設,是秭歸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關于改善人居環境、共建美好家園重大決策部署的有力實踐,是順應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有效載體,是建設美麗秭歸、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是一項民心工程。各地各部門必須提高政治站位,緊緊圍繞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縣委工作要求高位跟進抓落實,把講政治轉化為實際行動,落實到“三個最美”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
會議現場
楊勇要求,要把握重點,全面推進“三個最美”建設深入開展。要堅持系統推進。突出“一盤棋”整體謀劃,強化系統思維,集中部門資源要素助力“三個最美”建設。要把“三個最美”納入“屈子學堂”重要內容,開展“我為‘三個最美’做什么”破冰大討論。要加快工作進度,集中打造一批“最美集鎮、最美村落、最美庭院”示范片、示范群,集中培養一批鄉村規劃師、鄉村園藝師,推動“三個最美”建設成勢見效、加熱升溫。要注重全局統籌、整體聯動,堅持規劃先行,把“多規合一”城鎮和村莊規劃和“三個最美”建設規劃有機統一,推動鄉村建設各項工作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要突出文化鑄魂。尊重群眾主體地位,在建庭院、修村落、改集鎮的過程中,引導他們自覺把房前屋后的小事辦好管好。要凸顯秭歸特色,杜絕千篇一律,尊重錯落有致、各具特色的鄉土風貌。要深入挖掘反映秭歸鄉村個性的農耕文化、民俗文化、臍橙文化、茶文化,具有秭歸地域特色的屈原文化、紅色文化、產業文化,有機融入到鄉村規劃和建設中,打造一批紅色小鎮、康養小鎮、漂流小鎮,一批蘭草村、銀杏村、茶旅村。要挖掘經濟效益。堅持以經濟的邏輯、市場的思維、營銷的辦法推進“三個最美”建設,認真思考“三個最美”建設帶來的經濟貢獻值和發展增長點,注重培育優質的市場主體,發展產業項目,把“三個最美”建設帶來的觀光資源、產業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發展資源,實現既美鄉村、又興產業、更富口袋,不斷拓寬共享建設紅利、推動共同富裕的實踐載體。
楊勇強調,要壓實責任,充分凝聚“三個最美”建設工作合力。要強化組織領導。各鄉鎮各部門要再動員、再宣傳、再發力,形成上下一心、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確保工作落細落地落實。要充分發動群眾。結合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和“筑堡工程”,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吸納民智民策,增強群眾主人翁意識,共同建設美好家園,推動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要積極探索城鎮“最美小區”建設,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加快資源、服務、平臺下沉,推動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進小區。要健全工作機制。注重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加強工作督辦檢查考核,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注重成果總結,做好典型經驗內推外宣、固化提升工作。
(來源:云上秭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