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城小區:黨建引領凝心聚力 幸福家園共同締造
本網訊(記者 王小明 史麗)秭歸縣茅坪建平社區秭城小區是一個典型的破產企業老舊小區,歷經二十多年的歲月變遷,環境臟亂、組織渙散,管理難度較大。隨著“筑堡強基、共同締造”工作的開展,以前許多困擾小區的“老大難”問題得以較好解決,居民幸福指數日益攀升。
11月15日,記者走進秭城小區,只見一棟棟樓房錯落有致、一條條道路干凈整潔、一個個環保垃圾桶擺放得整整齊齊,一幅美麗的街道畫卷盡收眼底。誰能想到,這里以前卻是另外一幅景象。
居民韓慶一說:“以前小區建筑設施陳舊、環境衛生臟亂差、公共區域雜草叢生,居民停車難、停車亂,街道又狹窄,我們出行不方便,也不安全。”
秭城小區中心網格員彭家欣說:“通過我們長期調研,發現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源在于‘以往都是單位管’的歷史影響根深蒂固,培養小區居民的主人翁意識是我們社區亟需解決的小區治理首要難題。”
如何培養小區居民的主人翁意識,當務之急是建強組織體系,讓居民參與有支撐,真正把居民動員起來。為此,社區同聯系單位圍繞點燃小區“紅色引擎”做了一系列工作。社區同聯系單位通過多次走訪入戶、個別座談、召開小區業主委員大會,推選出了小區業主委員會的5名成員,小區自管黨員、下沉黨員干部、小區網格員全部公示上墻,這一批骨干力量積極發揮帶頭作用,自此小區自管自治有了“主心骨”。
多年來,小區居民反映最強烈、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停車問題。對此,社區同聯系單位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召集小區黨員、居民代表、業委會成員進行商討。經過多次協商,最終確定按照居民自己提出的“無車家庭每戶200元,有車家庭每戶300元”的標準籌資安裝道閘,實行小區居民自管自治,居民支持率達100%,繳費率達98%,僅有5戶因是低收入困難家庭,居民代表會協商一致同意免除費用。小區119個停車位在滿足居民停車的同時,每天還有100元左右的外來車輛停車收益。居民還提議每年每戶收取100元的物業服務費,小區有了自我造血功能。
為進一步發動小區居民共建共管,將小區居民個個培養成“當家人”,社區組織聯系單位、小區業委會、下沉黨員干部、居民代表等骨干力量召開多方聯動共治聯席會,傳播孵化社會組織、共同締造、積分制管理等新思想新理念,并讓他們在小區積極宣傳、正面引導,由一個人帶動一家人,由一家人帶動一層人,由一層人帶動一棟樓。
9月11日晚,秭歸縣城遭遇暴雨冰雹極端天氣,秭城小區內不同程度受災。當晚,社區干部、網格員、小區業委會、志愿服務隊冒雨核查災情,并通過小區業主群發出了抗災自救的號召。第二天一早,大家便積極投入到搶險救災中,不到2個小時,小區就恢復了往日的干凈整潔。
秭城小區業委會主任向長文說:“是共同締造把居民的心凝聚起來了、把居民的主人翁意識調動起來了,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居民都參與進來了,我們小區災后很快就恢復了原樣。”
為擴大縣城社區陣地服務半徑,構建“一中心多支點”的陣地服務體系,縣里決定開展“幸福小區驛站”建設。秭城小區原有一處破舊雜房,長期無人管理,建立幸福驛站的工作被提上日程。
小區居民圍繞“我想在驛站做什么”“我能為驛站做什么”開展大討論,共同商議驛站的功能布局、服務項目和日常管護規則等事宜。社區動員居民投工投勞、出智出物,一起參與衛生清掃、設施安裝等工作。居民紛紛參與,有力的出力,有物的捐物。桌椅、置物架等,居民自己擺放、安裝;房前雜草、房后排水溝、室內建筑垃圾等,居民自己清掃。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驛站僅耗時半個月就全面完工投入使用,成為全縣首個幸福小區驛站。驛站環境優美、功能貼心,飲水、打印、休憩、娛樂等10余項微服務讓居民盡享便利。
如今的秭城小區,基層治理的參與者多了,旁觀者少了;居民日常的贊揚聲多了,抱怨聲少了......從最初的只靠黨員干部,到如今大家紛紛參與,“領跑”者沖鋒在前,“跟跑”者越來越多,大家日子越過越有滋味,生活越來越有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