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看秭歸(五):厚植沃土 “育”得碩果盈滿枝
本網訊(記者 鄒媛 賈迪)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嶄新教學樓、一個個星羅棋布的運動場、一批批走上講臺的高學歷年輕教師……近年來,秭歸以“促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人民滿意教育”為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縣教育邁入優質、均衡、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將秭歸人對優質教育的夢想照進現實。
精心謀劃,城鄉教育換新顏。十年來,全縣累計爭取資金7.6億多元,新建和改擴建校舍面積近27萬平方米,改擴建32個運動場,新建金缸城新區中小學、縣第三幼兒園、縣第四幼兒園;全縣所有中小學校均開通教育城域網,所有初中建成英語口語考試教室,所有教室裝上了空調,所有鄉鎮興建了公辦幼兒園,所有孩子都喝上了干凈衛生的熱水、洗上了熱水澡;縣一中定向招生名額增加至70%,更多農村考生享受到優質高中教育資源。全縣55所學校及幼兒園創建為市級現代化先進學校,6所幼兒園被評為市級示范幼兒園。
悉心培育,教師隊伍增活力。十年來,全縣弘揚師德、鍛造師能、優化師資,實施“縣管校聘”改革,加強城鄉教師交流互動,招聘、引進800多名青年教師到農村任教;創新教師培訓培養方式,開展“青藍工程”和“師徒結對”活動,讓眾多的青年教師成為骨干教師和管理人才。
盡心扶貧,惠民政策暖人心。十年來,全縣累計發放政策性補助約1.5億元,資助貧困學生近17.5萬人次;落實“政府一條線、教育一條線”雙線多級包保責任制,聚焦單親家庭、關愛留守兒童、呵護特殊教育孩子,控輟保學得到全面保證,全縣沒有一名學生因貧困而失學;千名教師幫扶萬名困難群眾,在全縣脫貧攻堅主戰場中彰顯教育擔當、貢獻教育力量。
用心樹人,教育質量結碩果。十年來,全縣提升辦學水平、厚植家國情懷、推進素質教育,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農村教育體系基本形成。義務教育適齡人口入學率、鞏固率、完成率均達100%;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初升高比例保持在96%以上;6-14周歲殘疾兒童受教育率達100%;縣一中、縣二中分別達到省級和市級示范高中標準,縣職教中心榮膺國家級重點學校和全國先進教育集體,高考一本上線率、清華北大錄取人數年年創新高,秭歸教育質量大幅提升。
【短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近年來,秭歸縣教育事業精心謀劃、悉心培育、盡心扶貧、用心樹人,取得了較大成效。隨著時代的發展,百姓對教育的“質”有了更高要求,“優質”和“公平”是新征程上教育事業當有的新作為。
全縣上下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深入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大力推進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優化結構,促進公平。拿出放手一搏、背水一戰的決心,奮力推動全縣教育一路向前,努力辦好讓全縣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