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躁夜夜躁2020,亚洲视频精品一区,狠狠插狠狠插,久久久久久久国产,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免费,日韩欧美高清一区二区,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国产一区日韩一区

兩河口鎮關于“十一五” 規劃思路及重大項目情況的匯報

時間:2022-01-11 11:23
來源:秭歸縣人民政府

  根據縣政府《關于召開“十一五”規劃思路及重大項目匯報會的通知》要求,按照國家、省、市、縣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編制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結合我鎮實際,制定了《兩河口鎮“十一五”規劃》,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十五”規劃以來的工作回顧

  2001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鎮委、鎮政府圍繞兩河口鎮“十五”規劃的要求,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團結帶領一班人,堅持把發展作為執政興鎮的第一要務,一心一意抓經濟、聚精會神搞建設、全心全意謀發展,突出了“高山萬畝烤煙、低山萬畝柑橘、中山萬畝林果、全鎮三萬頭優質牲豬”的“1113”產業發展戰略,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求真務實、克難奮進、順應調控、致力發展,圓滿地完成了“十五”規劃的各項既定目標,全鎮經濟呈現出了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結構不斷優化、活力不斷增強的良好態勢,實現了鎮域經濟快速協調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主要成就

  1、突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重點,農業經濟呈現出新氣象

  ——烤煙產業成熟壯大。五年來,全鎮上下始終把抓大建強烤煙產業作為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組建專班具體抓,烤煙產業成為高山農民脫貧致富的金色希望,本級財政的主體財源,目前我鎮已成為全省30個重點產煙鄉鎮之一、武煙集團和南昌煙廠的優質煙葉基地鄉鎮。2004年全鎮種煙9632畝,實現售煙產量23360擔,煙葉收入突破“雙千”大關,即煙農總收入突破1千萬元,達到1178萬元;煙葉畝平收入突破1千元,達到1224元,分別比上年增380萬元、317元。全鎮創煙葉特產稅210.5萬元,比上年凈增50.9萬元。全鎮1521戶煙農烤煙單項收入戶平7751元,人平2215元,煙葉萬元戶達315戶,創造了我鎮26年種煙史的最高記錄。

  ——柑橘產業突破發展。五年來,全鎮始終堅持主攻優良品種萊維林娜和長虹,圍繞以質取勝、以管促建的總體思路,采取“六個一”措施促發展。2004年,全鎮新發展柑橘2000畝,使全鎮柑橘基地面積達到10000畝,已有7000畝開始掛果收益,掛果率同比增加3倍,產量達500多萬公斤,優質果品率達75%以上,柑橘收入突破500萬元大關。

  ——干果產業蓬勃發展。五年來,全鎮始終堅持中山產業“四為主”方針,即品種上以核桃和板栗為主,措施上以退耕還林政策為主,投入上以扶貧開發政策為主,布局上以集中連片為主,以太坪村優質核桃苗木基地為龍頭,全鎮已完成5000多畝云新、遼河一號等優質核桃基地的規劃設計,并完成4500多畝的定植任務;通過縣引進板栗專家,加大栗農技術力度,建成兩面山集中聯片樣板,改造提高了3000多畝板栗園。中山地區萬畝林果產業雛形已具。

  ——牲豬產業穩步發展。五年來,全鎮搶抓牲豬價格上漲機遇,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用足用活各項優惠政策,引導農民突破性發展“外三元”優質雜交豬。全鎮發展年出欄50頭以上牲豬養殖大戶30多家,發展百頭養殖大戶5家,全鎮年牲豬出欄達2.8萬頭,牲豬產業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2、突出招商引資重點,工交集鎮實現新突破

  ——招商引資再創佳績。一是招商成立了晶鑫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和天潤鐵礦有限責任公司,啟動了鐵精粉加工項目,一期工程已完成總投資860萬元,可創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二是簽訂了譚家河流域水電三級開發協議,正式上馬了香龍電站和南坪電站兩級工程,預計今年可投產發電,可創年產值140萬元以上。三是三峽總公司援建的杉樹口河堤治理項目總投資150萬元,該工程完工后大大增強了集鎮的抗洪能力。四是整改提高了全鎮四家煤礦,鑼鼓洞、挖炭山兩家煤礦已達規模企業標準,其余兩家煤礦較之往年也上了一個新臺階,通過招商引資,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已達3000多萬元。

  ——集鎮建設再展新貌。五年來,鎮委、政府組建工作專班,完成了集鎮規劃和土地征用工作,完成了集鎮供水、道路硬化等基礎設施工程以及政府辦公樓、宿舍樓建設和部分鎮直單位的建設、籌建工作,完成災民搬遷建房26戶,累計完成房屋建筑面積18840m2,土石方79332m3,漿砌擋土墻10900m3,累計完成各項投資1389萬元。在集鎮搬遷建設中,鎮委、政府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提出的“解放思想搬、市場經濟搬、對口支援搬、自力更生搬、爭取項目搬”的指導思想和搬遷建設思路,集鎮建設有了一定的進展和規模。全鎮除派出所、衛生院兩家單位尚在老集鎮辦公外,其余所有單位全部搬進了新集鎮,衛生院11月份搬遷。

  ——交通項目建設再掀新高。完成了觀太路、太大路、太梅路、紅磨路油路鋪設、太梅公路云盤巷子段水泥路改造工程,顏家臺段“瓶頸”路改造工程和羅平中橋竣工驗收,重點整修提高了太月路、太鋪路,保障了鎮內主干道“路面平、晴雨行、通車暢”。

  3、突出財源建設重點,規模質量實現新進步

  ——強化創稅財源建設。一是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著力培植以烤煙為主體的農業稅源,農業創稅達250多萬元。二是以鐵精粉項目和水電開發項目為抓手,強化了我鎮后勁項目建設,著力培育了全鎮新的財源增長點。三是以發展第三產業和集鎮遷建為重點,著力于個體工商稅、建安稅、契稅等稅源建設。以集鎮搬遷為 契機,實施小城鎮發展戰略,推動外資進鎮、能人進鎮、民資進鎮,通過實施民營經濟一條街建設和鎮直單位的搬遷重建,使集鎮經濟得到快速恢復和發展。

  ——強化稅收征管力度。一是力抓農業稅和煙葉特產稅征繳工作,2004年全年完成農業稅256萬元,實現煙葉特產稅210.5萬元。二是克服工商稅收起征點調高困難,積極開拓征稅工作思路,嚴格稅收征管,2004年全年實現工商國稅190萬元。三是改革煤炭稅收征管體制,確保應征盡征。2004年全年完成財政收入500萬元,提前一年完成屆期財稅目標任務,一般預算收入319萬元,超縣計劃17萬元。

  ——強化支出規范化管理。加強了鎮村兩級支出管理,嚴禁亂開口子,嚴格審計監督,規范了財政支出范圍。進一步強化了“村級財務中心”和“零戶統管”管理工作,化解集鎮、“普九”和政府機關債務150多萬元,全鎮達到了“保工資、保穩定、保運轉”的目標。

  4、突出集中處理工作重點,安全穩定實現新變化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一是強化疫情監控,確保了全鎮有病不成災、有疫不流行,取得了“防非”和防治禽流感工作的重大勝利。二是加強了汛期值班、地質災害體監測和危房戶排查工作,確保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三是經常開展道路交通、煤炭礦山等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全鎮全年無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嚴厲打擊態勢不減。不斷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大力開展嚴打整治,堅決整治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五年來全鎮無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發生,全鎮社會治安環境進一步好轉,人民群眾法治意識不斷增強。

  ——集中處理成效顯著。按照“突出工作重點、思想工作優先、正面解釋為主、輔之有效打擊”的工作思路,認真開展集中處理工作,2004年全年共辦理各類來信來訪88件,辦結88件,涉縣矸石電廠污染群體性事件得到了穩妥處理,全鎮社會大局平穩。

  5、突出改革重點,社會事業有新起色

  ——各項改革穩步推進。不斷鞏固稅費改革成果,嚴格按照各級要求,精心組織、認真準備,嚴格兌現了糧食直補、水稻良種補貼和農業稅災欠減免政策,順利通過了省、市驗收。積極穩妥開展村級化債工作,2004年全鎮共化解村級債務487萬元,占總債務的40.5%,化解村欠農戶債務119萬元,占總量的44%,實現了年度化債工作目標。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科教文衛事業方面:通過調整校點布局,教育資源配置不斷優化,教學布局日漸合理,教學條件不斷改善,教學質量逐步提高,“普六”“普九”成果不斷鞏固;大力實施“村村通有線電視”工程,2004年全年新發展有線電視戶108戶,全鎮開通有線電視村達到7個;啟動了政府廣場巴山舞、花鼓舞活動,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加大了各中心衛生所和村衛生室的建設力度,啟動了鎮衛生院搬遷建設,全鎮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開展了“一法三規一例”的宣傳教育,開展了衛生“三下鄉”和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加大了艾滋病的防治力度,全面落實了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位居全縣前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制定了《村級公路維修養護長效機制》,掀起了村級公路維修熱潮;移動公司、聯通公司在白廟嶺新建了基站,基本實現了全鎮手機信號無盲區的目標,電信公司農話放號近2000部,程控電話送進了偏遠山村,進一步改善了全鎮村級通訊條件;扶貧項目得以順利實施,特困村的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社會福利事業方面:“福星工程”改造項目全面竣工,鎮第二福利院正式啟動了“五保”老人的集中供養,規范了低保政策,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社會弱勢群體的基本權益得到了有效維護。

  (二)主要問題和不足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加快發展仍然是我鎮目前最大的政治,在我鎮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尚有許多問題和不足,前進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矛盾,主要表現為:經濟發展不夠,質量不高;支柱產業建設發展不夠平衡,中山地區尤顯薄弱;財源結構比較單一,缺乏支撐鎮域經濟的骨干項目;普六、普九和集鎮建設債務沉重,集鎮功能尚需進一步完善;涉矸石電廠企地矛盾尖銳,由此引發的群眾上訪仍然影響著全鎮社會穩定大局。從根本上講,這些矛盾和問題是經濟轉軌時期體制、結構、增長方式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具體反映,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認真加以解決。

  (三)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和有利條件

  1、制約因素

  ——自然條件惡劣,絕對貧困仍在一定范圍內存在。鎮內山高坡陡、地勢條件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全鎮比較嚴重的滑坡險區達68處之多。同時,交通落后,信息閉塞,工農業生產成本高,嚴重制約了我鎮經濟發展。尤其是全鎮仍有近3000人居住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帶,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條件極差,發展無望,只有實施扶貧搬遷才能根本解決貧困問題。

  ——集鎮搬遷資金缺口大,搬遷任務仍然十分繁重。一是集鎮搬遷所需投入巨大。我鎮屬非庫區鄉鎮,老集鎮又處于牛首巖滑坡險區范圍內,集鎮搬遷省市無政策,遷建資金嚴重不足,累積資金缺口達400萬元,債務纏身,債主盈門;二是集鎮險區內農戶經濟條件差,生活水平低,緊急搬遷無房屋,就近建房無場所,搬遷避險工作難度大;三是派出所等部分鎮直單位無力搬遷,現仍在滑坡體內辦公,生命財產安全時時受到威脅,集鎮功能尚不完善。

  ——基礎設施條件十分落后,農民素質亟待提高。一是村通公路的等級低、質量差,全鎮仍有11個村的路屬晴天通車、雨天不通車,小車能通、大車不通,處于通而不暢狀態;二是水利設施比較脆弱,全鎮仍有10個村,近萬人飲水比較困難,稍遇干旱就會嚴重缺水;三是社會環境落后,電話、廣播入戶率低,電視覆蓋面僅達50%。全鎮農村勞動力中文盲、半文盲較多,農業科技含量低。

  ——缺乏支柱財源。全鎮除風險性很高的煙葉稅外,沒有其它支柱財源,是一個典型的“吃飯性財政”,如果沒有轉移支付作保障,“吃飯”就成問題,根本無力對經濟和社會發展項目進行投入。全鎮“普六”“普九”共欠債務560萬元,加上集鎮避險搬遷資金缺口400萬元,累計資金缺口達將近1000萬元,債主盈門,債務官司不斷,欠債壓力巨大。

  ——經濟發展極不平衡,不利于經濟建設的整體推進。尤其表現在高山與低山的差距大,有支柱產業的地方與無支柱產業的地方差距大。當前,我鎮高山種植烤煙、低山近幾年來發展柑橘以及有良好的區位優勢的部分村,面貌得到較大的改觀,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村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改變不大,阻礙了全鎮經濟的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的進程,一些地區還需大量的投入和政策扶持才能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

  2、有利條件

  ——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趨好,有利于我鎮加快發展。中央實施穩健地財政政策,將加大企業技術改造、生態環境建設、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城鄉市場開拓和中西部地區開發等方面的投資;“中部崛起”戰略首次寫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文件,表明國家將在政策、資金、項目方面大力支持湖北等中部省份;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三農”的財力物力支持比以往任何一年要更多更大。

  ——獨特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現,有利于我鎮加快發展。隨著觀太路、太大路、太梅路、紅磨路等油路的相繼貫通,我鎮已成為秭歸西南交通咽喉和小商品集散地,許多客商看好兩河,想來兩河投資興業的人越來越多。

  ——發展的后勁進一步增強,有利于我鎮加快發展。經過前幾年的改革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農業產業化建設不斷深入,工業經濟取得階段性突破,民營經濟逐步壯大,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經濟發展的后勁明顯增強,全鎮經濟步入了良性快速發展的軌道。

  ——發展的動力和信心進一步增強,有利于我鎮加快發展。通過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農村稅費改革和積極化解農村債務,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更加高漲,人心思富、人心思干的氛圍更加濃烈。這些難得的機遇和有利條件已成為我鎮執政興鎮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

  二、“十一·五”規劃的主要思路和預期目標

  (一)主要思路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省、市、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鎮第九次黨代會、第七屆人大一次會議提出的目標任務,進一步動員廣大干部、群眾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緊緊抓住最佳發展機遇期,按照“鞏固提升烤煙產業,培育壯大煤電產業,深入研究鐵礦加工業,努力發展第三產業”的目標,加大改革開放、向上爭取和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實施產業結構提檔升級,努力提升農業的經濟貢獻率;大力推進支柱工業產業建設,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放手發展民營經濟,著力實施“兩個中心,一條走廊”,即:把新集鎮建成西南小商品集散中心、農副產品集散中心,觀太、太大、太梅、紅磨等主干公路沿線經濟走廊;努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努力推動全鎮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四個文明”建設,促進全鎮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預期目標

  到2010年,主要經濟和社會發展指標列全縣12個鄉鎮的中上水平,具體指標如下:

  1、農村經濟總收入1.8億元,年均增長12%。

  2、鄉鎮企業總產值3.2億元,年均增長20%。

  3、財政收入931萬元,年均增長13%。

  4、人均純收入2950元,年均增長200元。

  5、育齡婦女生育水平穩定在更替水平以下,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6‰以下。

  6、五保老人集中供養達100%,城鎮低保實現應保盡保。

  三、“十一五”期間的發展重點和項目布局

  (一)基礎設施類

  1、現狀與潛力

  自實施“十五”規劃以來,鎮委、政府搶抓國家優惠政策和全縣經濟大提速機遇,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著力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全鎮基礎設施大為改善。但由于我鎮地域廣,自然條件差且因集鎮搬遷、普六普九債務沉重而導致本級財力薄弱,資金投入有限,全鎮基礎設施建設與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差距,還不能跟上全鎮經濟發展速度,還不能更好地推動全鎮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和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一是全鎮道路交通較“九五”計劃已有突飛猛進發展,但還只實現了“140、村中心、晴雨行”,村組公路還是“晴天公路”,甚至只能通三輪車,無法滿足全鎮烤煙、蔬菜、柑橘、核桃等農產品和農資的運進調出。二是雖然實施了移動、聯通、電信增站擴容工程和村村通工程,但全鎮通訊呈現出集鎮優于農村、低山優于高山、產業村組優于一般農戶的特點。三是防汛抗旱能力不強,暴雨時期行洪安全受到威脅與干旱時期農作物無法抗旱的尷尬局面并存。

  2、布局規劃與效益分析

  (1)道路交通

  以20個村通村油路和五大環行公路建設為重點,著力建成以通村油路為心臟、以四大環行路為動脈、以通組通戶公路為補充的新路網,大力改善全鎮交通條件,強力推動1113工程迅猛發展。

  ①通村油路

  全鎮20個村(場)通村油路共計232.4公里。

  ②環行公路:主要是太月公路、太鋪公路等全程110公里。

  Ⅰ太坪——中心觀——薛家——月明山——土珠廟——太坪環行四級公路35公里;

  Ⅱ太坪——中心觀——鋪莊——高橋河——太坪環行四級公路30公里;

  Ⅲ太坪——高橋河——鋪莊——二甲——堰塘坪——白廟嶺——王家埡——太坪環行四級公路24公里;

  Ⅳ王家埡——兩面山——牌樓——兩河——宋家——云盤——天池埡——王家埡環行四級公路20公里。

  ⑵信息工程

  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進一步加大移動、聯通、電信增站擴容和村村通工程推進力度,消滅通訊盲區,消除信息貧困村,到2010年基本實現農戶電話普及率90%以上目標,切實提高信息對全鎮經濟發展的貢獻比率。

  ⑶防洪工程

  突出河道防洪、堰塘維修、平田排澇三大重點,增強防汛抗旱能力,全面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切實保證集鎮和全鎮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①太坪河防洪工程

  新修水庫蓄水800萬方,抵御50年一遇洪水;

  ②杉樹口河堤整治三期工程

  新修河堤、疏通河道1760米,抵御30年一遇洪水;

  ③高山平田排澇工程

  新建排洪溝20千米,確保高山15村旱澇保收;

  ④堰塘維修堅固工程

  天鵝池堰塘、洗馬池堰塘、宋家堰塘、天池埡堰塘放水涵管、溢洪道維修及塘壩加固,增容15萬方,解決兩河、宋家、天池埡等村干旱缺水困難。

  ⑷水資源開發利用

  加大全鎮特別是低山柑橘產業和缺水地區水資源利用力度,通過實施水池灌溉、渠道灌溉和微噴灌工程,最大限度發揮全鎮水資源效能,全面提高柑橘田管水平,確保柑橘、水稻等作物旱澇保收。

  ①灌溉水池工程

  在牌樓村、太坪、兩面山、兩河、宋家、王家埡、土珠廟、天池埡、云盤村等新建水池1150口,增水量23000方。

  ②渠道防滲工程

  在宋家、兩河、土珠廟、天池埡、王家埡、太坪、云盤等村維修水渠43000米;

  ③微灌噴灌工程(新建田間管網及微噴頭)

  在牌樓、兩面山、兩河、王家埡、太坪、土珠廟、宋家、天池埡、云盤等村新建成1100畝。

  (二)集鎮建設

  1、現狀與潛力

  老集鎮所在地牛首巖滑坡險情出現后,縣委、縣政府及時、果斷作出了避險搬遷決定,通過近幾年的努力,集鎮建設有了一定規模和進展,基本滿足了全鎮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但是因兩河口鎮集鎮建設沒有移民資金注入,集鎮搬遷資金缺口大、債務沉重,基礎設施尚不健全,功能尚不完善,西南樞紐重鎮地位還未完全凸現,還有待于積極調查研究,向外爭取,向內挖潛,及時急需興建農貿市場、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等一批公共設施,不斷健全集鎮功能;出臺優惠政策吸引資金能人進鎮,建好太埡路,突破性發展顏家臺新區,不斷壯大集鎮規模,優化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環境,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走廊,切實增強集鎮經濟對全鎮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

  2、布局規劃與效益分析

  (1)集鎮基礎設施建設

  以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集鎮公廁建設為重點,及時無害化處理集鎮生產生活垃圾,凈化美化集鎮環境;以農貿市場、小商品批發中心等建設為重點,不斷健全集鎮功能,增強集鎮人流、物流吞吐能力和集散能力,不斷增強集鎮在鎮域經濟發展中的戰略作用。

  ①污水處理廠

  占地28畝,新建辦公樓、廠房和污水處理池,對集鎮污水無害化處理后再行排放

  ②垃圾填埋場

  新建占地30畝垃圾填埋場一個,對集鎮垃圾進行無害化填埋

  ③農貿市場

  新建占地3500平方米的房屋及配套設施,滿足全鎮農產品交易和集鎮菜籃子工程需要;

  ④集鎮公廁

  新建公廁5處,滿足居民及過往行人需要

  ⑵集鎮新區拓展

  鎮政府在對集鎮規劃進行適當修編的基礎上,出臺政策引導、民營資金規范運作的方式,進一步加強太埡路建設,把太埡路沿線至晶鑫礦業段建成機動車修配、五金建材、化工商貿等工業園區;同時高標準規劃顏家臺新區,突出人文色彩,集體育文化、高科技開發示范園和旅游、休閑、觀光為一體,大力拓展集鎮新區,不斷優化集鎮環境,切實把新集鎮建成秭歸西南商貿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重鎮。

  (三)農業產業化

  1、現狀與潛力

  兩河口鎮位于秭歸縣西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最低海拔200米,最高海拔2056米,高、中、低山氣候差異明顯。全鎮現有耕地面積41271畝,其中水田4896畝,旱地36375畝,適宜水稻、玉米、小麥、豆雜、油菜等糧油作物和烤煙、魔芋、高山反季節蔬菜等經濟作物以及柑橘、核桃、板栗、銀杏、桃李、柿子、木瓜等多種經濟林木生長。近幾年來,我鎮立足1113產業工程,大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初步實現了發展目標。其中烤煙產業面積突破萬畝大關,刷新了26年種煙史新記錄,創造了92高峰后的奇跡;但如月明山、高橋河、中心觀、太坪、云盤、天池埡、白廟嶺等村均還有大量空間,大有文章可做;柑橘產業借助退耕還林政策機遇也突破了萬畝大關,掛果面積達到了7000畝,但大多數樹還未進入豐產期且管理、品種等問題仍然是制約柑農增產增收瓶勁。雨水荒500畝優質核桃示范基地已經取得成功,全鎮現有板栗5000多畝,新發展了云新系列、遼核一號等優質核桃5000多畝,還有木瓜1000多畝等,但因技術、管理和苗木新近定植等問題,萬畝林果還未發揮應有效益。全鎮發展50頭牲豬養殖大戶30多家,100頭以上大戶3家,全鎮年出欄牲豬3萬頭,但牲豬優質率、商品率都還不夠,還沒有成為農民增收致福的主導產業。云臺荒蔬菜基地建設漸成氣候且土地整理即將完成,將極大地改善基地生產生活和交通運輸條件,增加良田3000多畝,與薛家、月明山樊家灣連成一片,5000畝反季節蔬菜形勢喜人。

  2、布局規劃與效益分析

  ⑴烤煙基地建設

  實施煙水、煙路配套工程,建成烤煙基地15000畝以上,增加收入700萬元以上;

  ⑵柑橘產業建設

  柑橘品改2000畝,改田、抽槽等臍橙開發5000畝,其他柑橘管育5000畝,增加收入1200萬元以上;

  ⑶核桃基地建設

  改田、抽槽、嫁接核桃10000畝,增加收入1000萬元;

  ⑷牲豬產業建設

  ①牲豬養殖小區

  建設豬舍10000平方米,飼料加工、隔離及宿舍辦公各一棟,新增飼養量9000頭,年出欄牲豬10000頭;

  ②優質三元雜交豬生產基地

  新建豬舍5000平方米,飼料加工間、育成欄、宿舍各一棟,新增能繁母豬900頭;

  ③分散養殖“三元”雜交豬

  到2010年實現年出欄牲豬5萬頭,其中出售商品豬3萬頭,增加收入1000萬元;

  ⑸種草養畜工程

  耕種優質牧草1000畝,退耕還林間作牧草500畝,建成牧草生產基地1500畝,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山羊、牛的飼養承載能力。

  ⑹涉污避災農業

  火電廠周圍6村新發展臍橙3000畝,品改1000畝,減少污染損失,增加低山6村柑農收入。

  ⑺沼氣池工程

  建設沼氣池3000口,減少1.2萬農民生產生活薪炭林用量

  (四)工業項目建設

  1、現狀與潛力

  兩河口鎮擁有豐富的煤、鐵、硅、錳等礦產資源和高橋河、黃巖河水力、鑼鼓洞河水利資源,老龍洞、犀牛洞等溶洞資源,云臺荒高原資源,是一個資源大鎮。其中主要礦藏現已探明:

  ⑴煤礦資源:目前探明的全鎮儲量達642萬噸,分別是:

  ①譚家河煤礦:目前已探明儲量260萬噸,煤層平均厚度1.5米,煤層產狀38度左右,發熱量4500卡以上;石倉煤礦:目前已探明儲量76萬噸,煤層平均厚度0.7米,煤層產狀35度左右,發熱量4000卡以上。

  ②偏巖河礦區:根據1969年地方國營煤礦探明情況和125地質鉆井隊預計儲量120萬噸,屬于馬鞍煤系;黃巖河礦區:依據125地質鉆井隊預計和譚遠柳小煤窯開采提供數據,儲量為66萬噸,發熱量4200卡以上;月明山礦區:依據125地質鉆井隊預計和野狼坪小煤窯開采提供數據,儲量為58萬噸,發熱量4200卡以上。

  ③挖炭山煤礦:現已探明儲量雞窩煤29.5萬噸,正脈儲量45.5萬噸,煤層產狀18-28度;鑼鼓洞煤礦:現已探明儲量32.3萬噸,煤層產狀18-28度。

  ⑵鐵礦資源

  ①石倉礦區:根據125地質鉆井隊預計儲量123萬噸;偏巖礦區:根據125地質鉆井隊預計儲量18萬噸。

  ②天潤鐵礦:儲量285萬噸

  ⑶金屬硅資源,儲量達650萬噸

  ①Ⅰ下石倉礦區:儲量50萬噸;

  ②Ⅱ偏巖河礦區:600萬噸。

  ⑷鈣(石灰石)資源

  卡子區塊、雨水荒區塊均有大量儲量。

  全鎮礦產資源除開金屬硅因未達到三九(99.9%)要求暫時不能開采外其他均可開采利用。在可開采中,野狼坪區塊煤礦、白廟嶺區塊鐵礦、所有鈣礦資源均可開發利用。

  (5)其它資源

  全鎮還具有豐富的多糖植物資源(玉米、柑橘、豆類)和芋頭植物資源。

  2、布局規劃與效益分析

  “十一五”期間,要在改造提高全鎮四家煤礦和天潤鐵礦生產水平和規模基礎上,再上一條鐵精粉生產線,積極對上爭取上馬偏巖河煤礦、月明山煤礦和白鷹觀煤礦三個項目。同時加大工作力度,建成偏巖河水庫(庫容800萬方,用于灌溉、調峰并新增水電裝機容量7000千瓦)和真菌活性多糖提煉基地(年產100噸產值3000萬元)。出臺政策招商引資建成年產百噸、產值1000萬元的“芋頭干”加工包裝企業。

  (五)社會事業

  1、現狀與潛力

  “十五”期間,全鎮社會公益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順利完成了普九渡峰任務,通過了國家檢查驗收,全鎮入學率、鞏固率均為100%;全鎮有衛生院1所,衛生所5個,村級衛生室19個,人民群眾醫療有所保障;電話電視深入百姓家,有線電視和程控電話已經網絡了低山11村;全鎮人民移風易俗,與時俱進,黨風、政風、民風大為好轉。但也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因普九渡峰需要,學校校舍簡陋,教學設施不健全;二是受經濟發展水平所限,有線電視、程控電話覆蓋率低,農村信息不發達,文化生活不充實;三是因資金缺乏,衛生院設施極其簡陋,不僅與戰備醫院不相適應,而且已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正常需要。

  2、布局規劃與效益分析

  “十一五”期間,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支持,發揚自力更生傳統,走市場化運作之路,籌集資金,突出抓好一支筆中小學改造、衛生院搬遷重建、鎮文化中心和有線電視網絡建設,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全鎮人民文化素質和搏擊市場能力。

  ⑴鎮衛生院搬遷

  綜合樓建筑4300平方米,建設病人療養區和職工宿舍樓,建成秭歸西南中心醫院。

  ⑵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

  新開通3200個用戶,全鎮村村通有線電視網絡,有效有線電視用戶達4500戶以上。

  ⑶文化中心陣地建設工程

  新建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容納650人的禮堂(劇院)一個。

  ⑷一支筆中小學改擴工程

  對全鎮中小學運動場、教學樓、綜合樓、學生宿舍及教學設施改造提高,新增幼教部、提高小教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編輯:郝露露審核:譚晉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禄劝| 衡山县| 化德县| 固阳县| 饶阳县| 呼伦贝尔市| 福鼎市| 广汉市| 永寿县| 新津县| 嵊州市| 彩票| 邵武市| 聂荣县| 建平县| 涟源市| 个旧市| 安图县| 安溪县| 南昌县| 邳州市| 张家口市| 潞西市| 安仁县| 灵丘县| 南丹县| 鸡西市| 新津县| 股票| 大连市| 龙岩市| 惠东县| 昭通市| 米脂县| 宝鸡市| 兴宁市| 双峰县| 商丘市| 周口市| 尤溪县| 吴旗县| 扬中市| 凤翔县| 朝阳县| 明溪县| 阳西县| 泾川县| 汶上县| 始兴县| 图们市| 呼伦贝尔市| 嘉黎县| 铜山县| 容城县| 且末县| 拉萨市| 宜宾县| 隆回县| 龙胜| 石棉县| 临沭县| 冀州市| 龙岩市| 化州市| 永善县| 柳江县| 黑水县| 稷山县| 浦城县| 谷城县| 嘉鱼县| 康保县| 双牌县| 英山县| 孝昌县| 苏尼特左旗| 清丰县| 交口县| 镇远县| 同德县| 汉阴县|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