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業農村局關于政協秭歸縣十屆七次會議第29號提案的答復
分類:B
謝克剛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探索利用農村閑置資源資產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耕地撂荒和農房閑置的問題
目前,我縣農村出現耕地撂荒和住房閑置現象在半高山以上地區比較突出,形成的原因正如您所講的是由于大量農村人口外出務工、易地搬遷或進入城鎮引起的。解決好這個問題,很重要的途徑是積極引導農業經營方式由分散的家庭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為有序引導土地流轉,近兩年國家和省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一是加強政策支持。國家修訂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印發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出租)合同(示范文本)》,在法律制度層面進一步規范了土地流轉行為。二是開展“撂荒地”清理。今年4月份,我局組建“非糧化”問題專項清理辦公室,對全縣基本農田內的“非糧化”“撂荒地”問題進行調查摸底,鎖定圖斑和地塊,建立問題臺賬并逐塊銷號。三是開展易地扶貧搬遷戶原承包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摸底。今年3月,根據省主管部門要求,對全縣易地扶貧搬遷戶原承包土地數量規模、利用現狀及用途進行調查摸底,為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盤活易地扶貧搬遷戶原承包土地資源打好了基礎。
二、關于農戶承包地面積不大、地塊零散的問題
據調查,我縣在上世紀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戶時,主要采取的是遠近搭配、肥瘦均分的方式,每戶承包地少則五六塊,多則十多塊,全縣農戶平均每塊承包地只有0.86畝,既不集中也不連片。據承包地確權數據統計,全縣農戶戶均承包地只有6.6畝(人均承包地1.89畝),遠低于平原和丘陵地區。由于農戶種植的作物品種、管理水平、產出效益都各不相同,在我們山區廣泛推行承包地互換并地,力促“一戶一塊田”的模式來推動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的路子很難實現。因此,只能充分尊重農戶意見,對于為方便經營自愿互換承包地的做法給予大力支持,自去年下半年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變更工作以來,專門辦理了幾起因互換土地承包經營權而申請變更登記的業務,但受主客觀條件限制,流轉互換比例仍然很低。
三、關于村集體經濟實力弱、可用資源匱乏、發展路徑不寬的問題
為進一步拓寬發展路徑,壯大村集體經濟,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利用產權制度改革,建立發展村集體經濟載體。我縣自2018年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歷時三年時間共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143個、經濟合作社32個,并進行登記賦碼賦予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市場競爭的身份。
(二)配優配強兩會班子,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2021年利用村兩委換屆的時機,明確各村集體經濟組織理事會與監事會也要同步進行換屆,趁此機會配優配強熟悉市場經濟規律,懂經營、善管理的兩會班子成員,并鼓勵有條件的村公開遴選素質較高的農村職業經理人。
(三)壓實責任,形成合力。2020年出臺《秭歸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鞏固提升三年計劃(2020-2022年)》,制定《秭歸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鞏固提升工作考核細則》,同時建立了縣農業農村局和縣委組織部牽頭抓總,財政、司法、紀委等單位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形成了上下齊抓共管、層層壓實責任、逐項抓好落實的攻堅氛圍。
(四)多措并舉,探索符合秭歸實情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
1.對上積極爭取政策,加大部門扶持力度增收。一是積極爭取省管黨費,為29個村爭取每村50萬元項目用于發展集體經濟;二是縣級財政一次性安排2018-2020年村集體經濟專項資金母本1500萬元,2021-2022年每年再追加安排500萬元,委托政府融資平臺管理,收益作為少數最薄弱村的投資收益;三是分3批為13個村投入502萬元的“煤改電”資金,為項目村購買茶葉加工設備租賃給經營主體經營并收取租金;四是利用光伏扶貧項目為47個重點貧困村增收。
2.利用村級現有資產資源增收。一是將資產資源通過鄉鎮產權交易中心公開發包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二是對“三資”合同進行“清違糾偏”,歸州鎮鹽關村、屈原廟村等村都通過合同清理大幅提高了村集體經濟收入;三是將閑置的21所村級小學的資產全部劃轉到相應村集體所有,梅家鄉三掌坪村、九畹溪鎮峽口村都是對閑置校舍加以改造后進行出租增收;四是以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名義流轉撂荒地,統一發包或自行經營,兩河口鎮香龍村、沙鎮溪鎮大浴池村等村都在積極探索。
3.與其他市場主體聯合發展增收。一是部分村將自有資金投入到鄉鎮國有平臺公司、農民專業合社、農業龍頭企業和景區等經營主體參與分紅;二是將自有機動地和廠房以入股的方式參與聯合經營并按比例分成;三是聯合建立冷庫,形成集物流、倉儲、初加工于一體的區域性農產品集散中心。
(五)健全長效保障機制,增強發展后勁。一是實行鄉鎮“三資”委托代理,連續出臺5個財務管理規范性文件,極大地規范了農村集體“三資”和財務管理。二是建立防范村級債務和投資決策的風險機制,出臺《秭歸縣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辦法》,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保障運轉、促進發展”的原則編制年度財務預算方案,2021年4月又出臺了《秭歸縣化解村級債務工作實施方案》,嚴禁新增債務并制定年度化債目標,實現2025年底債務清零,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通過上述措施,我縣2020年村集體經濟創收3109.65萬元,較2019年增長28.02%,其中經營收入816.24萬元(資產租賃504.97萬元);發包及上交收入1346.29萬元(生態公益補貼836萬元);投資收益947.12萬元(光伏電站凈收益847.14萬元)。每村創收均達到6萬元以上,完成當年任務數。目前6-10萬的村47個、10-20萬元的村66個、20-50萬元的村56個、50萬元以上的村5個。
再次感謝您對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村閑置資產資源利用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秭歸縣農業農村局
2021年6月21日
責任領導:杜 江 聯系電話:13972011390
承 辦 人:彭琴玲 聯系電話:17771284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