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業農村局關于對政協秭歸縣十屆六次會議第51號提案的答復
郭從奎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秭歸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基本情況
秭歸中藥材發展歷史悠久,清朝時期,已是重要的中藥材產地,積淀了一批優質地道藥材品種。1956年,縣開辦地方國營云臺荒藥材場,開始人工栽培中藥材,1960年我縣被列為湖北省澤瀉、生地、荊芥生產基地。目前,中藥材產業發展勢頭較好,每年以新發展5000畝以上的幅度快速增長。截至2019年底,全縣中藥材面積超過3萬畝,產量近千噸,產值過億元,主栽品種20余個,部分品種種植面積初具規模,其中梔子種植面積超過5000畝,木瓜、連翹、蒼術種植面具均超過2000畝。
二、支持中藥材產業發展相關措施
(一)理清思路,規劃引領。聘請專家團隊編制秭歸縣中藥材發展規劃,指導各地科學布局,突出重點區域,突出規模效應,避免盲目跟風。2019年,縣農業農村局在深入分析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外地實地考察調研、縣內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加快推進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意見》,已經縣人民政府常務會審定,根據縣政府常務會議要求,在修改完善的基礎上,提請縣委、縣政府下發實施。
(二)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2019年縣農業農村局、縣財政局、縣林業局聯合出臺了《秭歸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獎補辦法》,《辦法》涵蓋了柑橘、茶葉、核桃、蔬菜、中藥材、小水果、特色糧油、畜牧等8個特色產業。從品種選育、基地建設、產品加工、品牌創建、產品營銷等產業鏈各個環節均有支持。2019年,全縣中藥材兌付獎補資金360多萬元,2020年共申報中藥材獎補面積6300多畝,申請獎補資金960多萬元。
(三)重視人才培養,加快品牌建設。縣農業農村局將依托縣中藥村協會,充分發揮協會內聯千家萬戶、外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引進高端人才,培養本土專業人才,加強市場調研和本土適應性研究,積極選培道地藥材品種,按照“道地+綠色”的中藥材發展理念,制定本地鼓勵發展的中藥材品目,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產業發展效益。自2020年起,按照秭歸縣中藥材協會推薦、縣農業農村局審定的品種納入農業特色產業以獎代補范圍;以協會為平臺,積極申創中藥材有機產品認證、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郭從奎委員,感謝您多年來為我縣中藥材產業發展作出的貢獻!期盼您一如既往地關注和支持我縣中藥材產業發展!
秭歸縣農業農村局
2020年7月21日
責任領導:周玉波 聯系電話:13872542496
承 辦 人:韓慶忠 聯系電話:139720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