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司法局關于對政協秭歸縣十屆六次會議第27號提案的答復
秦建華委員:
您在縣政協十屆六次會議上提出“關于加強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工作的建議”的提案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加強思想及法制教育,增強青少年法治觀念
一是深入推行“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明確教育部門和學校普法的主管責任,明確其他相關部門的普法責任。縣教育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嚴格督導全縣中小學按部頒計劃開好《道德與法治》和《思想政治》課程,安排專業教師,上好專業課程,通過課堂落實法制知識教育。強化警校聯動,預防為先。各鄉鎮派出所、司法所為每一所中小學配備法治副校長,法治副校長每學期應到校上一堂法制教育課,全縣每年舉辦一次“與法同行”征文演講比賽。
二是司法行政部門以法律“六進”為契機,開展法律進校園活動。抓住關鍵時間節點,在“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等重要節日開展普法活動,提升法制教育效果。為各校師生發放普法宣傳漫畫、《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讀本。
三是適時組織廣大學生到縣看守所、禁毒大隊進行實地參觀,接受警示教育;發動學校法律顧問以案釋法,以真實案例為學生舉辦法制講堂,倡議學生要心存戒懼、遵紀守法,規范自身行為,遠離不法行為,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從根本上杜絕法盲犯罪的悲劇發生。
二、加強家長學校聯合,落實家校雙方責任
一是督導全縣中小學成立家長學校,每學期定期開展家長培訓,加強與其家庭的溝通聯系,向家長宣傳法律知識和育子方法,引導家長以身作則,教育子女遵紀守法、不犯法,切實履行好家長教育監護責任。
二是在全縣中小學推行學生成長導師制,組織教師與學生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尤其對德困生、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學生,關注其心理和壓力,及時疏導不良思想和心理問題,實現心理健康,及時發現并遏制未成年人的犯罪苗頭,切實履行好學生成長導師的職責。
三、加大未成年人犯罪打擊力度,做好“兩類人員”管教
一是依法加大未成年人犯罪的打擊力度。對一些涉及未成年人的惡性案件,未成年人累犯以及未成年人犯罪團伙的首要分子,要做到快偵快辦,全面收集案件事實和證據,不漏罪,依法嚴厲打處。利用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通過新聞媒體以案說法,讓有劣跡的未成年人產生對法律的敬畏感,減少違法犯罪行為發生。同時對于引誘未成年人犯罪的教唆犯和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嚴懲重處。
二是針對性管理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預防重新違法犯罪。司法行政機關加強與縣檢察院銜接,充分了解未成年服刑人員的年齡、發育需要、成長經歷、犯罪原因、家庭監護教育調解等情況,因人而異、因案制宜制定個別化矯正方案,采取思想、法治、道德教育和心理輔導等措施,教育、感化、挽救有劣跡的未成年人;協調教育、人社等部門為未成年社區矯正人員提供就學、就業等幫助;督促教育監護人履行監護責任,促使未成年社區矯正人員改過自新,順利回歸社會。
三是落實對未成年安置幫教對象的幫教措施。對刑滿釋放和解除強制隔離戒毒的未成年人建立一人一檔,做好跟蹤管理。依托村居(社區)、家庭加強不良行為青少年的教育矯治、特困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幫扶、閑散青少年管理等工作,研究制定具體解決措施,讓他們體會到社會的溫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預防其重新違法犯罪,使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新人。
四、加強部門聯合執法,營造青少年良好成長環境
公安、文旅、市場監管等多部門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對校園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加強對行業場所的監管。及時清理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不良場所,及時清除不良環境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誘惑。
一是加強對中小學校周邊的互聯網吧、電子游戲廳、歌舞廳等娛樂場所的日常巡查力度。嚴查實名制登記,嚴防未成年人進入以上娛樂場所,沾染不良風氣。一經發現以上娛樂場所接納未成年人消費,一律從嚴從重處罰。
二是強化對電子出版物和圖書報刊市場的管理。加大對校園周邊書店、報刊亭所售有害出版物及盜版書籍的查處力度,公安機關要嚴厲打擊販賣、制作渲染暴力色情、封建迷信等各種非法出版物的違法犯罪活動,共同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氛圍。
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需要社會各方共同發力,同向發力,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構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保護的安全網。我局也將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持續發揮職能優勢,進一步完善各項措施,扎實推進工作開展。
秭歸縣司法局
2020年 8月 3日
責任領導:鄭明 聯系電話:15897507002
承 辦 人:姜艷 聯系電話:1592695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