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文化旅游局關于對政協秭歸縣十屆六次會議第7號提案的答復
周瓊艷、傅瑞勇委員:
您的提案《關于進一步打造“屈原”文化名片的建議》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視,經研究,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在縣城建設中打造獨有的屈原文化元素問題
屈原祠已成為我縣重要的文化地標,正在建設的三峽移民博物館將來也會成為我縣的文化地標,設置屈原雕像涉及規劃等多個部門,上級相關部門也對雕像的使用有嚴格的要求,我局將積極推進屈原文化的傳承與傳播,適時組織專家對設置屈原雕像進行全方位科學論證。為不斷提升縣城居民生活質量水平,縣住建局已牽頭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其中外墻維修改造極大程度地保持了原有風貌,保留了馬頭墻、青瓦等地域文化符號。2019年,縣城管局在濱湖路新建虎座鳳架鼓燈200盞,改造出口一級路虎座鳳架鼓燈168盞。我局打造了屈大夫、粽小歸、橙小秭、舟小龍等動漫IP形象,2019年將IP形象布置于各公交站臺和廣告牌,并開發了相關旅游商品。2020年縣住建局謀劃了秭歸縣城移民安置區公交站臺及坐凳等配套工程,我局將積極對接縣住建局,進一步完善、補充公交站臺的文化氛圍布置。接下來,我們將結合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幸福小區建設等,將屈原文化元素的布置深入至各鄉鎮、各小區,在謀劃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及配套完善項目時,將優先考慮增加屈原文化元素,通過建設文化墻、小景等形式將屈原文化融入到全縣的建設中。
二、關于打造秭歸端午龍舟賽文化交流平臺問題
每年端午節,我縣均組織了大小規模不等的龍舟賽,全國“屈原杯”龍舟賽、國際龍舟拉力賽等先后在秭歸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縣非遺中心組織縣內非遺傳承人展示、售賣非遺產品,穩步推進非遺進市場。2018年,我縣成立了“秭歸縣龍舟協會”,深入挖掘秭歸龍舟文化、傳統特色,大力促進了我縣龍舟隊伍與縣外龍舟隊伍的交流。近年來,歸州鎮萬古寺村每年舉辦“二月二龍抬頭”文化活動,開展文藝演出、剃龍頭、龍獅巡游、祭龍頭、游江招魂、龍舟表演賽、龍舟拜碼頭等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動,引起各大媒體的高度關注,掀起挖掘龍舟文化、民俗文化的熱潮。2020年啟動了歸州鎮萬古寺村“秭歸縣龍舟基地”項目建設,擬打造一個可以長期開展的交流、訓練、比賽平臺,吸引縣外隊伍前來我縣訓練、比賽,增加對外溝通交流的渠道。接下來我局擬聯合縣扶貧辦在全縣建設一批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推進非遺活態傳承,同步帶動群眾就業。
三、關于創新宣傳方式拓展宣傳途徑問題
為擴大宣傳覆蓋面,目前已對接交運集團在809城市公交內播放《邀你到秭歸》城市宣傳片。2019年設計發布秭歸文旅IP形象——屈大夫、舟小龍、粽小歸、橙小秭,將屈原文化、端午文化、峽江文化等融入設計之中,同時利用公交站牌宣傳秭歸文旅IP形象。在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的展館及屈姑工業旅游點內設秭歸文創產品專業展館。開通秭歸旅游、秭歸縣文化館、秭歸縣圖書館、秭歸縣博物館、秭歸縣屈原藝術團等微信公眾號,常態化開展文化旅游宣傳和文化旅游服務。縣委宣傳部創辦“秭歸文化文藝”微信公眾號,每周推送兩期宣傳秭歸文化文藝的精品推文。“秭歸旅游”官方微博發布的原創小視頻《秭歸過端午 閑適人間客》,觀看量達63.1萬人次。“秭歸旅游”官方微信公眾號2019年全年的總閱讀量37萬余次,總轉發量18352次,總點贊數3116次,在宜昌市政務旅游排名中多次位列前三;“秭歸旅游”微博2019年累計發布博文4745條,閱讀量679.7萬,互動7456次。日常微博運營話題#帶著微博去秭歸#閱讀量超過1122.3萬次,微博粉絲達到62453人。自2019年至2020年7月底,全縣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央主流大報共計發稿210篇。開通“橙子融媒”“秭歸旅游”抖音賬號,宣傳秭歸文化旅游資源,粉絲量達5萬,端午節期間通過抖音平臺開展非遺購物節,邀請縣領導進行直播,推銷文旅產品,活動期間總銷售額達3834.8萬元。
衷心感謝您對我縣文化工作的高度關心和支持!
秭歸縣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8月24日
責任領導:譚 斌 聯系電話:18972004666
承 辦 人:蔡令儀 聯系電話:1388668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