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文化和旅游局關于對政協秭歸縣十屆五次會議第14號提案的答復
杜華芳、劉興遠、梅云超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加強縣內屈原文化宣傳普及工作的建議的提案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前期工作情況
(一)多方位展示屈原文化。2018年,原縣文物局投資400多萬元,對屈原祠展覽陳列內容及設施全面提檔升級,以屈原祠為主體,增加屈原文化專題展示區,于當年端午節對外開放。2019年,擴建屈原廉政教育基地,專題展示屈原廉政文化。
(二)編輯發行屈原文化資料。組建專班,每年編輯出版《屈原文化》,至今已出版十輯。編印了《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導游詞》《屈原廉政文化薈萃》等圖書資料。
(三)研究、推介屈原文化。以屈原紀念館為陣地,建立屈原文化研究部,公開出版屈原文化專著5部,參編屈原文化專著9部,發表屈原文化論文60余篇。發揮黨校宣傳主陣地作用,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級干部輪訓班(第一期)開設屈原文化教育課程;組織江西吉安科級干部(秭歸)培訓班學員及黨校黨員到湖北省廉政教育基地——屈原祠進行了現場教學;縣委黨校研究員鄭承志同志受邀到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宜昌市委黨校等單位進行屈原文化宣講,宣傳屈原文化,并撰寫《屈原六十二問》。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活動,成立屈原文化咨詢服務志愿服務隊,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教育培訓,強化學習屈原文化的責任和意識。
(四)打造校園文化,弘揚屈原精神。2005年,制定下發了《關于印發<秭歸縣以弘揚屈原文化為核心的中小學校園文化工程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秭教發〔2015〕9號),明確全縣校園文化定位要突出屈原文化主題,校園環境建設要突出屈原文化特色,要求學校通過擬定校訓、班訓,制作校徽,創作校歌,編輯校刊、制作校風、教風、班風宣傳牌、舉辦端午文化節慶等活動載體,大力弘揚屈原“忠心愛國、求索創新”精神,全力培育屈鄉學子了解屈原、熱愛屈原、學習屈原、研究屈原的熱情。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實施屈原文化品牌打造工程。深入打造“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品牌。按照“一個端午三次過”“年小端午大”的獨特習俗,每年舉辦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著力提升“我在屈鄉過端午”“端午詩會”等活動品牌影響力,以節揚名,以節興業。
(二)實施屈原文化保護振興工程。著力推進屈原文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普查全縣屈原文化資源,有的放矢推介屈原文化,對全縣涉及屈原文化遺跡、建筑、景觀等進行全面普查,明確家底、建立檔案、向外推介。圍繞“秭歸·屈原”主題,推動具有秭歸特色的屈原文化品牌和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和扶持縣域屈原文化研究、屈原文化推介方面的專業人才,服務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依托屈原紀念館,創建國內一流的屈原文化中心,集屈原文化研究、普及、宣傳為一體,為文化產業提供學術支撐,為文化旅游提供文創服務,為屈原研究提供專業平臺,為屈原文化提供推介資料,為各級領導提供科學決策。
(三)實施屈原文化傳播交流工程。策劃推出一批具有秭歸特色和全國影響力的原創優秀節目欄目,打造一批底蘊深厚、涵育人心的優秀公益廣告。做好屈原文化網絡傳播。充分利用新媒體,打造有影響力的網上文化傳播載體和平臺。完善屈原祠導游詞,突出屈原文化重點,廣泛推介屈原文化。
(四)實施屈原文化創作生產工程。深入開展屈原文化影視精品創作生產,圍繞屈原和端午題材,以秭歸為背景,集中打造一批代表屈原文化形象、富有秭歸地域特色、深受人民群眾喜愛、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影視精品佳作。繼續辦好《屈原文化》等宣傳資料,編撰通俗易懂、寓教于樂的屈原文化圖書和資料。整合多方資源,修編屈原文化校本教材,由縣教育科研信息中心牽頭,組織全縣中小學校本課程教師,共同向外攝取、向深挖掘、多方整合屈原文化資源,盡早修編新的《屈原文化》讀本。
秭歸縣文化和旅游局
2019年8月5日
責任領導:馬德彪 聯系電話:13972011472
承 辦 人:韓虹嬌 聯系電話:18871783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