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鳥”親情呼喚 游子返鄉創業圓夢
——湖北秭歸經驗亮相全國返鄉入鄉創業工作現場會
9月25日至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召開全國返鄉入鄉創業工作現場會。秭歸縣作為全國五個市縣級代表之一、湖北省唯一市縣級代表,交流了優化創業環境推動返鄉創業工作的經驗與成效。
兩千多年前,屈原在《九章》中以“鳥飛返故鄉兮”寄寓鄉愁;如今,秭歸縣以“秭歸鳥”為情感符號,牽起“楚商回鄉、創業歸鄉、校友回歸、精準招商”四條紐帶,推動“打工人”向“新農人”“創業者”轉型。截至目前,全縣已培育返鄉入鄉創業主體2429家,新增就業崗位2.85萬個,招引落地項目212個、總投資額達1349億元,讓“歸鳥”返鄉創業圓夢家鄉。
一、精準服務“暖人心”:構建全鏈條創業支撐體系
秭歸縣以“供需精準對接、服務全程護航”為核心,破解返鄉創業“信息差”“服務難”問題。
建庫摸底,靶向對接:動態更新楚商人才庫(550人)、楚商企業庫(450家)、優秀校友庫(3000人)、在外務工人員信息庫(6萬人),精準掌握創業需求與資源。
政策護航,一站辦理:發布“返鄉創業政策一本通”,整合9類39條扶持政策;建立“1+1+N”服務機制,為返鄉人員配備1名服務專員、1名創業導師,提供用工保障、業務幫辦、創業陪跑等N項服務;開設“一站式”服務窗口,落實“證照分離”“一業一證”改革,精簡審核環節。
借力引智,陪跑成長:依托24個商會、人才工作站,選聘49名“招商大使”“創業導師”,推動政策與項目精準直達;開展“百名干部進百企”“一對一”陪跑,對接創業信息921條;強化創業培訓,600名“新農人”獲專技職稱,2人入選全國“農村電商帶頭人”。在親情呼喚和全程陪跑下,返鄉青年向亮亮成立了湖北楚寨科技公司,讓祖傳技藝煥發生機,“楚寨酒曲”成為獨具特色的地域特產。
尊才愛才,扎根安心:推薦273名創業者當選“兩代表一委員”,評選58名縣管專家和技術帶頭人;湖北泰和公司扎根秭歸18年打破超低溫閥門國際壟斷,湖北戈碧迦公司落戶秭歸16年成功上市,彰顯“第二故鄉”的吸引力。
二、要素保障“強根基”:打通創業路上“堵點難點”
聚焦“有人創業、有錢創業、有平臺創業”三大核心需求,秭歸縣從用地、資金、平臺三方面發力,為返鄉創業“解渴賦能”。
破解“用工用地難”:推出18類楚商回鄉投資清單、38個中小微創業項目,建成21個零工驛站和家門口就業服務站,讓創業者“就地找資源、就近用人才”。
緩解“融資貸款難”:定制“楚商貸”專項金融產品,整合農業信貸擔保、科技型企業信用貸款等政策;設立1億元科創投資基金,累計發放小微企業貸27億元、“三類信用貸”2.3億元、創業擔保貸30億元,審批時限壓減至1個工作日,實現“資金快到位、創業不等待”。
解決“平臺支撐難”:建成5個創業孵化基地、1個省級返鄉創業示范園、12個省市返鄉創業示范項目,覆蓋不同規模、不同類型創業需求,為初創者提供“拎包入駐”的創業空間。
三、特色產業“筑沃土”:讓創業者與家鄉共成長
秭歸縣堅持以特色產業為錨點,帶動創業者從“單點突破”走向“集群發展”,涌現出“秭歸橙農”“秭歸飛手”等亮眼勞務品牌,成為返鄉創業的“金字招牌”。
“秭歸橙農”:一顆橙子帶富一方人
依托“秭歸臍橙”國家地理標志,打造“秭歸橙農”省級勞務品牌,構建“種植+倉儲+加工+銷售”全產業鏈服務體系,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1200家,培育農業龍頭企業58家,鞏固全國農村電商“領跑縣”成果,孕育電商企業、網店1.08萬家,帶動6萬人通過“指尖經濟”創業增收。“橙子姑娘”鄭玉芹辭職回鄉創辦長江邊兒農業公司,將秭歸精品臍橙打造成國潮農貨暢銷市場。如今,全縣90%鄉鎮、80%村、70%人口、60%市場主體,依托“四季鮮橙”實現“四季有活干、四季有錢賺”。
“秭歸飛手”:無人機開拓新賽道
針對山區農業效率低、勞動力短缺問題,秭歸創新“低空+臍橙”產業服務模式,打造全國山區低空經濟示范區,孵化“秭歸飛手”特色勞務品牌,培育持證飛手2200余人,其中80%是返鄉青年。“秭歸飛手”采用“一機三人”模式,221家服務隊700余臺無人機,將服務拓展至運輸、播種、施肥、巡田、應急救援等多元場景,飛手人均年增收約6萬元,帶動就業4萬多人。不僅破解了山區農業發展難題,更開辟了返鄉創業的“新藍海”,讓游子歸鄉成為推動家鄉發展的強勁動力。
(來源:縣發改局 周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