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例行政單位公共數據知識產權花落秭歸
本網訊(通訊員 劉桂華 李力)10月23日,以秭歸縣農業農村局作為申請主體的“三峽柑橘產業大腦地塊信息數據集”成功獲得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成為全省行政單位類公共數據知識產權破冰首例。這一突破標志著秭歸在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激活公共數據價值方面邁出關鍵一步,也為全縣臍橙產業高質量發展構筑起堅實的“數字底座”。
從零到一,破解數據資產化難題
作為全縣農業支柱產業,秭歸臍橙種植涉及45萬塊地塊、4萬農戶,長期以來面臨數據分散、標準不一的困境。秭歸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與農業農村局協同攻堅,通過構建統一編碼賦碼體系,將農戶信息、地塊屬性、環境因子等多源數據整合關聯,形成覆蓋海拔、坡度、樹齡、換種狀態等維度的“柑橘種植數字孿生體”。在數據安全與價值挖掘的平衡中,申請工作團隊采用MD5哈希校驗、RSA加密傳輸及敏感信息靜態脫敏技術,確保數據“可用不可見”,為公共數據知識產權化探索出可復制的技術路徑。
數據驅動,重塑臍橙產業生態鏈
這一數據集的應用已深度賦能產業全鏈條,通過海拔、坡度等環境因子精準匹配柑橘品種適宜種植區,基于樹齡、換種狀態等自動優化品種結構,為產業布局規劃提供科學依據。依托土地流轉動態分析,輔助制定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結合氣象、土壤數據生成災害預警與測土配方施肥方案,實現災害預警、產量預測及資源調度,支撐秭歸縣柑橘產業從生產到決策的全鏈條智能化升級,最終實現產業提質增效與可持續發展目標。
“過去靠經驗,現在靠數據。”負責此次數據登記的農業農村局科教與信息化股長表示,該系統已實現從生產到決策的全鏈條智能化升級,預計可將產業管理效率提升30%以上。
持續創新,物聯網數據資產再布局
據悉,秭歸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農業農村局已啟動第二批數據知識產權申請籌備工作,聚焦“柑橘物聯網動態監測數據集”。該數據集通過物聯網設備實時采集氣象、土壤墑情、蟲情等數據,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的監測網絡,可實現霜凍干旱預警、病蟲害趨勢分析等功能。在算法層面,采用多維度數據融合模型與分布式存儲架構,結合數字簽名、動態脫敏等安全技術,進一步推動種植管理從“人為判斷”向“數據驅動”轉型。
“秭歸臍橙公共數據知識產權的突破,不僅是對秭歸縣公共數據產權制度建設的一次重要實踐,更是我們對數據知識產權‘賦權-賦能-賦智’價值路徑的深度探索。”秭歸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強調。未來將圍繞產業鏈,布局知識產權鏈,從地理標志、商標、專利、植物新品種、數據等多領域,系統性地構建秭歸臍橙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和保護體系,為秭歸臍橙品牌升級、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引擎。
(來源:縣市場監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