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產業潛能 賦能鄉村振興 秭歸創新“信用鏈+臍橙產業”應用場景
本網訊(記者 胡興軍 通訊員 周立榮 雷繪)金秋時節,漫山遍野的臍橙林中,沉甸甸的果實壓彎枝頭。這些被屈原贊為“后皇嘉樹”的柑橘,如今不僅是屈鄉大地上的“黃金果”,更成為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近年來,秭歸縣改革創新“信用鏈+臍橙產業”應用場景,將信用機制深度植入臍橙種植、加工、銷售全流程,走出了一條以信用建設優化產業環境、促進良性發展的新路。
秭歸臍橙聲名遠揚,但產業長期面臨融資難、監管難、品牌保護難等問題。為破解發展瓶頸,秭歸搭建起“信用鏈+秭歸臍橙供應鏈”數字平臺,推動產業治理現代化。該平臺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強化原產地標識保護和品牌推廣,并開發信用監管、金融支持等多功能模塊。目前已接入“臍橙大腦”、市場信用評價、“一類事一次辦”等系統,實現數據互聯互通。
截至目前,平臺已吸引1148家市場主體入駐,覆蓋橙農、洗果廠、供銷商等多類主體,提供交易撮合、信用貸款、倉單管理、政策發布等一站式服務,累計交易額達3.8億元。推出“橙信貸”“橙優貸”等20款金融產品,發布惠企惠民政策22條,顯著提升產業鏈韌性和效率。
信用分級分類管理是該項改革的核心。秭歸動態歸集全縣2000多家臍橙市場主體的基本信息、經營數據和信用記錄,對接湖北省市場監管局信用風險分類系統,將企業劃分為A、B、C、D四類風險等級,實施差異化監管。對信用良好的企業,在財政補貼、融資信貸、榮譽評選等方面予以傾斜,在行政審批與公共服務中提供便利,真正實現“守信者一路綠燈”。
信用信息不僅用于監管,更成為融資橋梁。秭歸創新推出“信息表單”機制,將企業、橙農的信用評級與經營規模、生產情況相結合,精準推送給金融機構,作為貸款決策重要參考。2025年以來,已為6147戶臍橙相關主體發放全產業鏈貸款達6.82億元,有效緩解生產融資壓力。
政務服務的增值化轉型同樣令人矚目。縣政務服務中心設立臍橙產業專窗,在主產鄉鎮試點遠程惠企窗口,除辦理證照、備案等常規事項,還提供政策直推、產銷對接、農業保險、法律調解等延伸服務。以“AI+政務服務”為支撐的“1+3+N”智能模式,推出智能幫辦、導覽服務,推動群眾辦事“零跑腿”,實現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的轉變。
“‘信用鏈+’不僅有助于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價值,更能優化營商環境,激活產業潛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內生動力。”縣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在秭歸,守信用、善經營的觀念正逐步成為26萬橙農的共識。
(來源 三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