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專家“按需出診” 讓山區百姓看病不再翻山越嶺
本網訊(通訊員 龔曉紅)為破解山區縣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難題,秭歸縣錨定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目標,創新推出“基層點單-衛健派單-專家接單”精準幫扶機制,2025年再次選派34名涵蓋心血管、骨科、眼科等12個緊缺學科的縣級醫療專家,通過“常駐+巡回”“線上+線下”雙軌模式,將縣級醫院優質診療服務延伸到11個鄉鎮衛生院。自2023年該縣實施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以來,累計開展下鄉診療服務300余人次,基層急危重癥救治成功率提升近10個百分點,山區群眾縣域內就診率逐年提升,“小病不出鎮、急癥及時救、康復在家門”的健康新格局加速形成。
把診室“搬”進大山,黨員專家帶頭破解就醫難。縣衛健局推行“黨員帶頭、基層點單、衛健派單、專家接單”工作機制,組織專班深入11個鄉鎮衛生院開展需求調研,針對基層反映集中的眼科設備利用率不足、急救能力存在薄弱、康復技術缺失等問題,統籌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優質資源,組建16名中共黨員領頭的中高級職稱多學科幫扶團隊進行精準幫扶。針對醫療次中心兩河口鎮衛生院急救負擔重、能力需提升訴求,縣級專家黃建華指導徒弟周醫生開展氣管插管、深靜脈穿刺等多項急救技術“移植”到基層,創新“上車即急救護車”立體轉運模式,使創傷患者救治時間縮短??h人民醫院眼科主任韓玉燦帶領團隊在歸州鎮中心衛生院建立“周周見專家”機制,通過設備操作培訓、現場帶教閱片,使該院眼科門診量從每月不足20例躍升至100例,設備使用率達90%。
從“輸血”到“造血”:師帶徒培養帶不走的醫療隊。“秭歸小西藏”磨坪鄉衛生院心肌梗死救治力量薄弱,縣中醫醫院選派經驗豐富心血管專家郭慶駐點幫扶,推進心肌梗死急救服務能力及區域聯動急救體系建設,帶教出能獨立開展溶栓治療的基層醫生,成功救治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該院創新“1名專家+2名骨干+3項技術”的123培育模式被廣泛學習??h衛健局同步建立“服務時長+帶教成果”雙評價體系,將專家下沉幫扶與職稱晉升、干部選拔掛鉤,對培養出技術骨干、業務服務能力提升機構給予醫療設備獎勵,為工作做得好的郭家壩、楊林橋鎮添置10臺血透機、九畹溪鎮添置CT、水田壩鄉衛生院免費提供78套智能穿戴設備,進一步激發基層“自我造血”內生動力。
數據架起“健康橋”,19萬份診斷信息跨越山海。“多虧這個‘網上醫生’,救了我一命!”在偏遠鄉鎮泄灘鄉,68歲的李大嬸通過衛生院遠程心電監測發現心肌缺血,經縣鄉聯動綠色通道及時植入心臟支架。依托醫共體信息平臺,在醫共體牽頭醫院縣人民醫院搭建了檢驗、影像等5大共享中心,累計完成CT、DR、心電、病理等遠程診斷近19萬例,基層檢查準確率大幅提升。九畹溪鎮王女士通過“健康秭歸”APP查看病理檢查報告時驚喜地發現:“連省級醫院的專家都給我寫了診斷意見!”該縣于2024年下半年全面建成全省數智化病理服務體系試點,與45家省市三甲醫院建立遠程服務協作關系,鏈接72名病理專家實施遠程會診。
縣衛健局表示,秭歸縣將以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為堅實依托,持續深化“專家下沉”長效機制,大力推動縣級醫院與鄉鎮醫院之間的專科聯盟建設。同時,積極實施“數智服務場景拓展”“一站式便民服務”等創新型服務模式,主動與城市醫療集團開展緊密協作,采用“協同幫帶、共同進步”的合作模式,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切實做好民生服務工作,為民眾的健康福祉交上滿意答卷。
(來源:縣衛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