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榮:溝通山水的橋梁 履職盡責顯擔當
本網訊(記者 王小明 通訊員 楊儉)龍溪生態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廖志榮用六年時間,助力秭歸縣從脫貧攻堅到鞏固發展期間的產業發展,2021年成為縣政協委員后,更是以其責任擔當,為當地產業發展建言獻策、傾注精力。
2月17日,走進茅坪鎮建東村茶園,翠綠的茶葉映入眼簾,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茶香。茶園中,廖志榮帶著10余名工人正搶抓農時,穿梭其間進行松土、修剪、除草等作業,確保每一株茶樹都有良好的生長環境。
2018年,作為茶葉渠道供應商的廖志榮,受邀初次踏入秭歸,當地茶產業種植規模和氣候條件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期間更是多次來秭歸考察。2021年,被我縣招商團的誠意打動,他毅然決定投資2500萬元,在茅坪鎮開辟一座集茶葉標準化種植、現代化深加工、茶文化體驗為一體的茶產業綜合體,引入東部地區茶葉品種、種植技術,接通武漢以東的銷售網絡。
企業落地后,他與村集體創新“公司+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戶”模式,流轉450畝老舊茶園升級為金鑲玉名優茶生產基地,100名農戶不僅成了“包租公”,也是“足不出戶的打工人”。此外,他還通過雇請貧困戶、脫貧戶在園區、廠區務工,就近就便實現家門口就業,帶動貧困戶脫貧和地方增收,并免費為當地茶農進行種植技術指導,不斷提升茶農種植水平。
當選縣政協委員后,廖志榮始終將“提案必須沾泥土,建言一定有溫度”作為履職原則。他深入走訪茅坪鎮、九畹溪鎮、屈原鎮等半高山地區,調研發現茶葉品種、茶園培管的雜亂直接制約了茶產品的標準化程度,導致當地茶葉附加值不高,隨即在政協活動發言中提出了《關于加強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并提交了“關于推動茶產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的社情民意,主動將茶園用工需求外包給本村茶葉社會化服務組織,幫助建東村社會化服務組織常態化運行。
作為一名縣政協委員,廖志榮始終牢記自己的社會責任,熱心公益事業,踐行為民情懷。2023年7月,出資20萬元設立“9.9愛心專用基金”分批實施,每年向建東村捐贈2萬元,用于老年、低收入群體、貧困學生等關愛、幫扶,保障社會穩定和愛心傳承。
去年,廖志榮利用秭歸茶葉制作的產品在江浙滬地區取得了不小的反響。龍溪公司通過促進茶葉品種改良,為我縣半高山、中低山茶葉種植起到了模范帶頭和示范作用,加速了我縣茶產業提檔升級。
(來源:秭歸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