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藝新創意 新春繡出新市場
本網訊(記者 胡中雪)穿新衣、趕大集、貼春聯……隨著春節臨近,年味越來越濃,大街小巷都洋溢著節日的氛圍。走進秭歸縣慢工繡藝有限公司,色彩絢麗的框畫、車載香薰、睡眠枕等各類非遺文化產品,琳瑯滿目、喜氣祥和,“指尖上”的非遺年味格外濃烈。
“慢工繡藝”非遺工坊里,峽江繡娘們飛針走線,以繡花針為“筆”,在布上“描繪”出精美的圖案,一件件流淌著兩千多年傳統技藝的作品在大家輕盈靈動的雙手下誕生。
“三閭刺繡”市級非遺傳承人、湖北慢工繡藝有限公司總經理成為,向記者介紹著迎接新年的繡品、分享訂單爆滿的喜悅。成為表示,謀求融合創新,是激活傳統手工技藝的有益探索,只有這樣,才能賦予非遺技藝更旺盛的生命力。
傳統的手工繡品繡制的都是襻帶、門簾等鄉村家常日用品。如何讓“三閭刺繡”有更為廣闊的天地?成為開始嘗試將現代創作美感融入這項古老的手藝。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公司開發了大量現代實用繡品,頸椎枕、筆記本、車載香薰,這些日常生活用品加上“三閭刺繡”的元素后,備受消費者青睞,也逐漸打開了銷路。2024年,慢工繡藝年銷售額突破了2000萬元。
人才培養是“非遺”保護和傳承的基礎,推動“三閭刺繡”普及和婦女就業創業,也是成為一直以來所堅持的。在縣人社、工會、婦聯等部門的共同推動下,慢工繡藝每年開設10余期培訓班,全縣累計有5000多名繡娘通過了“三閭刺繡”非遺項目培訓,直接或間接提供近3000個就業崗位,“指尖技藝”變成了“指尖經濟”。
談及新年的新愿望,成為滿懷期許,她表示作為“三閭刺繡”非遺傳承人,將用好“一針一線”,不斷創新“三閭刺繡”技藝,把秭歸本地厚重的歷史文化融入到刺繡中,創作出更多具有代表性的繡活作品。并將積極借助電商銷售、電商直播等拓展產品銷售市場,讓更多人了解“三閭刺繡”,感受到針線刺繡的獨特魅力,讓“三閭刺繡” 傳統文化煥發生機、綻放光彩。
(來源:秭歸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