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扣目標定位 譜寫發展新篇章
本網訊(通訊員 田路)近年來,秭歸縣梅家河鄉緊扣高質量發展目標定位,立足交通區位、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現實條件,細化實化功能定位,推進綠色轉型,先后被評為湖北省森林城鎮、省級衛生鄉鎮;王家坡村、龍王山村先后榮獲“省級生態村”稱號,三掌坪村榮獲湖北省“森林鄉村”稱號……一張張漂亮的“成績單”歷歷在目。
推進流域綜合治理,擦亮生態“底色”
“一直聽說梅家河鄉的觀音堂水庫風光旖旎,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早就想來逛逛,今天終于看到了。”今年國慶假期,在梅家河鄉的觀音堂水庫,幾名慕名而來的巴東游客笑著說。
水的問題,表象在江河湖庫,根子在流域。近年來,梅家河鄉著力推動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協同共進,著力擦亮生態“底色”。
在“面”上,擯棄“單打獨斗”的思維,在環清港河流域治理聯合“大黨委”中找準定位,通過資源共享、聯合共建的方式,讓好山好水、美景美食、清新涼意、鄉土文化等資源稟賦釋放更多發展新動能。在“線”上,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及道路、村莊和城鎮,因地制宜開展林網建設,做足“綠”與“道”的結合文章,實施生態水網綠化,做活做實水“文章”,全鄉適宜綠化水岸1.2公里全面綠化,形成了山水相依、三網融合的梅家河鄉林帶。在“點”上,推動重點地區綠色低碳發展,研究落實多項生態修復治理措施,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天然林停伐、生態公益林補償、林木限額采伐等重點項目,構筑生態安全屏障,一子落而滿盤活,形成“保護得越好、發展得越好”的良性循環。
做優特色產業,提升發展“成色”
近年來,梅家河鄉產業轉型升級取得突破性進展。建設各類農業種植樣板園35個,建成萬畝外貿出口臍橙示范基地、千畝老區高標準煙葉示范基地、食用菌種植基地、中草藥示范種植基地,形成了龍王山、陳家埫、三掌坪、鄭家嶺等一批產業特色村。
今年春節和國慶期間,梅家河鄉集鎮返鄉人員和外來游客增多,成為節假日消費的新亮點,一些過去略顯冷清的農村,因文旅興旺而煥發活力。
2023年,集餐飲、住宿、會務等功能于一身的善兮酒店落地梅家河鄉,環觀音堂旅游帶、龜坪河村農家采摘觀光旅游帶建設穩步推進,為該鄉開啟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為打造“四季有花香、四季有果摘、四季有地方玩耍、四季有特色餐飲待客”的精品旅游品牌奠定堅實基礎,讓村民“富”了腦袋、“鼓”了口袋。
踐行共同締造理念,弘揚為民“本色”
5月10日,梅家河鄉下里坪村瓦崗寨村落召開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屋場會,就前期走訪入戶收集民意形成的項目情況,與村民圍坐一起征求意見建議,讓決策更接地氣。
“我們大家坐在一起,就村落建設提出自己的建議,感覺我們每個人都是村莊建設的主人翁。”與會村民紛紛表示。
梅家河鄉以村落為基本單元,以改善群眾身邊、房前屋后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為切入點,以建立和完善全覆蓋的基層黨組織為核心,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
緊盯矛盾糾紛“排查得出、發現得早、控制得住、解決得好”治理目標,建立由“鄉黨委牽頭、班子成員聯村、村干部包片、十戶長聯戶”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體系,構建由上到下“四級聯動”工作格局和“黨組織+十戶長+農戶”責任機制。制定聯戶工作制度,為“十戶長”劃分“聯戶責任田”、明確工作職責,實現“定片、定人、定責”網格化治理的“三定”效果,形成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源頭治理體系。
接下來,梅家河鄉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完善體制機制、推進綠色轉型,不斷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來源:梅家河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