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證一碼”筑牢秭歸臍橙質量安全“堤壩”
近年來,秭歸縣致力于推動臍橙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以實現“從橘園到舌尖”全過程可追溯為目標,推出“一證一碼”溯源平臺,落實“種出來”和“管出來”兩手抓,推動秭歸臍橙形成“好看、好吃、放心”的良好口碑,為推動秭歸臍橙產業加速向生態、安全轉變,秭歸創造性設置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點,進一步夯實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能力,從農產品生產的源頭開展監管服務,取得了一定經驗。
“一張網”布局,安全追溯全覆蓋
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為抓手,在全縣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網,前移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點服務,建設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點167個,覆蓋了全縣所有行政村,村委會可為農戶開具農產品質量承諾達標合格證,一證一碼,一碼賦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達標合格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信息、秭歸臍橙地理標志,為秭歸臍橙產品質量多重“背書”,進一步提升秭歸臍橙市場美譽度。全縣所有柑橘種植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均可在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平臺錄入農產品追溯信息,部分建有農產品質量安全智能快檢室的臍橙生產經營主體還能自動上傳自檢數據,監管部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監督抽樣信息均可一站查詢,經授權的執法人員還可調取農產品質量安全案件處罰信息。平臺同時提供問題農產品警示、跟蹤開展風險監測及監督抽樣等功能,多角度全方位提供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堅決杜絕不合格農產品進入市場。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點還能及時為橙農指導臍橙種植、病蟲害防治等實用技術,農業法律法規查詢等服務項目,未來還計劃上線柑橘產銷服務板塊,壓縮產銷中間環節,為秭歸臍橙產業發展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務。
“兩道閘”把關,質量守護無遺漏
農業農村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共同實施柑橘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制度,加強部門協作,形成監管合力。農業農村部門負責柑橘產地準出的組織協調工作,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監督生產者建立健全生產記錄檔案,依法開展產地柑橘檢測,督促生產者為上市柑橘出具承諾達標合格證,截至2024年7月,秭歸縣柑橘生產者共開具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達標合格證7200余份,隨證上市柑橘5672噸,縣農業農村局和縣柑橘協會印制了臍橙專用溯源防偽標簽,“秭歸臍橙”質量安全可一碼溯源,信息化水平大大提升。市場監管部門負責市場準入的組織協調工作,負責流通、加工環節柑橘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指導柑橘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入場銷售者和加工企業收購者建立柑橘進貨查驗記錄、快速檢測、信息公示、產地對接檢查、質量安全自查等制度,確保柑橘產地可溯源。兩部門統籌食用農產品的監督抽檢和不合格產品核查處置工作,2024年已檢測柑橘350個批次,其中合格348個,合格率99.42%,不合格柑橘均無害化處置并對生產者進行查處。農業農村和市場監管部門依據職責共同做好柑橘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制度的銜接,2024年兩部門已開展聯合執法檢查20次,通過聯合執法檢查加強全鏈條監管,提高了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確保了食品消費安全。
“三環節”管控,安全防線筑到底
圍繞生產環節,在臍橙種植基地和合作社建立智能快檢室。縣農業農村局依托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建設了18家農產品智能快速檢測室,其中政府補貼資金16.2萬元,企業自籌38.6萬元,快速檢測能力可達4608批次/日。圍繞流通環節,縣市場監管局在鄉鎮市場監管所、農貿市場、超市建立智能快檢室19家,投入資金50萬元,實現轄區內所有鄉鎮全覆蓋,2023年共檢測各類食用農產品5000余批次。縣市場監管局多次組織開展“快檢快篩”活動,重點關注轄區內農貿市場、超市、零售等環節銷售的柑橘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隨機采樣,快速檢測,做到監管無死角、快檢全覆蓋,通過流通環節檢測發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通過信息平臺反饋到農業農村部門,再有針對性開展農產品抽檢和篩查,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圍繞消費環節,在社區、餐飲集中區、食堂和社會餐飲店建立智能快檢室,配備智能快速檢測儀器等農產品檢測設備,對柑橘等食用農產品進行快速、準確的檢測和分析。進一步加大對餐飲服務單位的監管力度,定期進行檢查和抽樣檢測工作,確保食品的質量和安全性。(作者為宜昌市秭歸縣農業農村局蘭華鋒、宋嵩)
(來源:中國食品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