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打造優質醫療服務“一主兩次三端”格局
本網訊(通訊員 龔曉紅)近年來,秭歸縣依據人口分布、疾病譜、醫療資源分布等情況,著力構筑“一主兩次三端服務”架構,科學向偏遠地區和醫療服務薄弱區域傾斜醫療資源,有效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運行以來,縣域住院病人就診率較前一年提升14%,門診就診較同期上漲14.4萬人次,基層就診率上升9%。
“一主”引領,提升縣級醫療實力。秭歸縣全力推進“一主”建設,縣人民醫院牽頭負責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工作,統籌建立縣域內醫學檢驗等5大資源共享中心、腫瘤防治等5大臨床服務中心以及胸痛等5大急診急救中心。利用抗疫國債、貼息貸款等方式,提升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引進先進設備,保障精準診療。注重醫務人員專業技術提升,組織培訓與交流,選派骨干進修。加強重點科室建設,推動心內科等發展,打造特色專科,為患者提供更專業、個性化服務。助力鄉鎮衛生院合理增設輔檢科室,完善醫共體相關制度,優化轉診流程和病種路徑。截至目前,秭歸縣級醫院成功建成省級重點專科34個、市級重點專科25個、市級中醫特色優勢重點專科3個,還建成了湖北省名醫工作室3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也穩步推進,建成醫衛協同等一體化信息平臺,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區域互認”服務模式。同時依托信息平臺,由縣人民醫院歸口推動與省市三甲醫院疑難重癥病例遠程會診,為鄉村提供大量遠程醫療服務,救治5000多名危急重癥病例。
“兩次”發力,打造區域醫療中心。在長江以南的兩河口鎮衛生院和長江以北的歸州鎮中心衛生院,精心打造兩個區域醫療次中心。集中投入改善基礎設施和醫療條件,新建和改擴建醫療業務用房,配置CT等先進設備,提升服務能力。在兩個次中心由縣級醫院駐點“一醫、一護、一司機、一整套車載急救設備”,推動急救站點建設,統籌區域內危急重癥患者的院前急救工作。通過醫療次中心輻射帶動鄰近一般衛生院協同發展、設施設備共享,讓近7個鄉鎮16萬居民享受優質醫療資源服務,成功挽救1000多名急危重癥患者生命。帶動全縣11家鄉鎮衛生院全部通過胸痛救治單元等驗收、4家通過心律失常驗收,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增強,分級診療格局形成,群眾就醫獲得感提升。
“三端”筑牢,保障偏遠地區醫療。
在縣域最南端的楊林橋鎮、最北端的水田壩鄉、西南端的沙鎮溪鎮這三個“口子鄉鎮”筑牢醫療服務末端。配置CT、胃鏡等先進設備,提升醫療救治能力,加強醫療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培訓、引進等方式提高當地醫務人員專業素質。依托信息賦能補齊基層診療服務短板,實現線上預約掛號7.9萬余例,為患者免費遠程會診630次;開展遠程影像等17萬余次,2023年減輕患者診療負擔近800萬元。注重醫療合作與交流,優化服務流程,在保障本縣偏遠地區患者救治的基礎上,帶動小鄉鎮醫院基本醫療和家庭醫生服務工作,對鄰縣偏遠村群眾提供醫療幫助,發揮區域醫療輻射作用,改善偏遠地區醫療條件,增強群眾健康獲得感。
(來源:縣衛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