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村落文化建設為鄉村振興賦能鑄魂
本網訊(記者 向小飛 通訊員 黃瑤 田豐)12月11日,秭歸縣楊林橋鎮三渡河村農耕文化館正式建成。這個村級文化館折射出全縣開展“六小”村落文化建設工作的蓬勃態勢,筑牢了基層文化陣地,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走進位于白果樹村落的農耕文化館,記者通過展品感受到濃濃的鄉愁和紅色文化。農耕文化館布展分三個板塊,展示傳統的農耕用具,傳承農耕文化,讓游客記住鄉愁;展示紅色文化,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展示美麗風景、特色產業和鄉賢能人,引導群眾以鄉賢能人為榜樣,大力發展主導產業,共同締造幸福生活。
2023年春季,村黨總支分村落召開會議,提出了建設農耕文化館的想法,群眾積極響應,共捐獻農耕用具和老物件100多件。白果樹村落理事長鄒云善還將自家的老屋無私奉獻出來作為館舍。
村里籌措資金6萬元,從2023年8月份開始,對鄒銀善家的老屋內外進行了整修,隨后進行了布展。
兩年來,該村通過共同締造,在白果樹、幸福泉、楠木井等村落融入清廉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文化元素,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群眾跳上了廣場舞,還自編自演節目。
而三渡河村也只是秭歸縣創新實施“六小”村落文化建設的一個縮影。自2021年8月以來,秭歸縣通過“建設小廣場、設立小院壩、搭建小平臺、配備小器材、培育小隊伍、組織小活動”,筑牢基層文化陣地,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全縣建成了101個“六小”村落文化建設示范村落,涉及12個鄉鎮87個行政村,覆蓋村落文化廣場255個128893平方米,培養村落文藝社團218家、村落文化人才3396人,累計完成設備配備109件套,累計開展“文潤鄉土”文化技術培訓260多期1515天3070多場次,下派專業技術人員4000多人次開展指導,破解了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秭歸縣“六小”文化建設已申報和參與了文旅部社科研究項目。
(來源:秭歸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