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翁”種下臍橙樹 枝頭掛滿致富果
本網訊(記者 鄭濤 見習記者 周志愿)上世紀70年代,“柑橘之父”章文才教授在秭歸縣歸州鎮彭家坡村栽下了秭歸的第一批臍橙樹。從此,勤勞的彭家坡村人民敢為人先,致力于將臍橙做大做強,一舉成為臍橙“億元村”。
彭洪國是彭家坡村原黨總支書記,章文才教授曾手把手教他種過臍橙。他告訴記者,上世紀70年代,省政府決定在秭歸建設臍橙基地,但當時少部分村民對發展臍橙并沒有信心:“章教授給我們上課說的是一年栽,兩年長,三年掛果,五年豐收。當時老百姓說的是,三年只要結一個果果了,我手掌心里挖四兩精肉你們吃。”
于是,當時的村干部、黨員們率先帶頭,彭洪國砍掉了自家一畝二分田的黃豆和高粱,又將水稻田種上臍橙,并挨家挨戶給村民們做工作,第一年完成了100畝的改田種柑:“1979年栽樹,第二年這里開花了,我入黨宣誓就是在柑橘園里,結果第三年,就在這個1畝地里,摘了91公斤臍橙,我們這么成功了,我們就可以帶領老百姓了。”
一棵樹的收入抵得上一畝苞谷的收入,臍橙樹變成了搖錢樹,村民們紛紛改糧田為橙園。
經過多年的種植,到了2007年,一些老果園樹齡老化,果園郁閉,病蟲害滋生。于是,彭家坡村又響應政府號召,疏株間伐。彭洪國說:“我是最先帶頭的,砍了大概200多株樹吧,我是6畝地啊。”
村民們壯士斷腕,密植改稀植,平均每畝臍橙由200棵減少到80棵,改善了果園通風透光條件,臍橙品質進一步提高。隨后,不斷推陳出新,改良品種,全村臍橙種植面積發展到了5500畝。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的臍橙銷售格局悄然發生改變,彭家坡村電商迅速發展起來。以前,臍橙銷售是等著外地客商上門,價格客商說了算,這幾年電商發展起來后,果農有了議價權,收入大大提高。
歸州鎮彭家坡村電商向恒亮:“一年大概能賣六七千噸,都是周邊老百姓的。每年引進商販,帶動老百姓橙子早點銷,賣上好價錢。”
臍橙飄香引客來,一批批游客來到彭家坡村,品嘗農家飯、體驗采摘樂趣。
胡開端原本在宜昌市區做餐飲,看到家鄉發展得越來越好,便回鄉開起了農家樂:“生意剛開始不行,現在人氣慢慢可以了,每個月有個一二十桌,月收入有時候一兩萬塊錢,有時候三四萬塊錢、以后的話,這個旅游線路一做起來,對我們農民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出路。”
片片橙園掛滿山坡,棟棟樓房扮靚村落,入院道路縱橫相連,村莊環境整潔明亮,村民們正享受著臍橙產業帶來的殷實富足的美好生活。隨著彭家坡村被納入環吒溪湖4A級景區規劃,村里又有了新規劃。借鄉村振興和環吒溪湖旅游開發的契機,發展特色全域旅游產業,以“中華臍橙第一村、吒溪月夜休閑度假村、桃花魚研學基地村、水上娛樂運動村”四村為目標,科學謀劃,奮力譜寫彭家坡村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碓矗猴鰵w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