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屈原文化忠實傳承者 優秀弘揚者
本網訊(記者 向曉飛 通訊員 王華)在屈原故里秭歸,有一批屈原文化的傳承者,他們在屈原文化中汲取營養,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為屈原文化和屈原精神的廣泛傳播默默堅守,讓更多人了解屈原、了解秭歸。秦曉梅是一名文化工作者,她的夙愿就是引導更多文藝愛好者爭做屈原文化忠實傳承者、優秀弘揚者。
2022年秭歸端午節有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縣文聯要編輯出版《詩祖屈原》一書。時間緊,任務重,作為縣文聯主席,秦曉梅牽頭負責這一任務,雖然忙碌辛苦,但她卻樂此不疲,因為她始終對屈原懷著一份深厚的感情。
說起秦曉梅與屈原文化的聯系,還得從20多年前說起。從1996年開始,秦曉梅便進入縣文聯工作,領導當時安排她負責屈原文化研究會的日常工作:“當時領導對我說,你現在做屈原文化研究會的日常工作,應該了解屈原,研究屈原,讀懂屈原,這樣與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交流才有底氣。”
當時,秦曉梅對屈原文化了解不夠,發表的文學作品也沒有涉及屈原。她就購買了大量與屈原文化相關的書籍,工作之余開始了學習之旅,散文創作也開始與屈原和秭歸的歷史文化相關。2002年,秦曉梅有幸結識了中國楚文化史研究專家張正明先生。在交流中,張先生不僅熱心地為她釋疑解惑,還對她進行了悉心指導:“張先生對我說,現在研究屈原文化的女性學者很少,你是作家,又是屈原故里人,在屈原文化研究方面有很好的基礎,可以向這個方向發展,對楚文化、屈原文化作一些深入的研究。”
自此,秦曉梅從學習屈原文化基本知識轉向較為艱深的理論學習,自學中國文化史、哲學史,并開始發表屈原文化研究方面的論文,使自己的理論素養不斷得到進步,并先后加入中國屈原學會和湖北省作家協會,接觸了很多屈學研究專家學者們。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我受益匪淺,也深深感受到自己學養不足,不夠專一,慢慢明確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2005年端午節前夕,福建東南衛視在秭歸縣拍攝《端午秭歸覓詩魂》專題片,秦曉梅受邀成為講解人。她在節目中宣傳了屈原文化、端午習俗,提高了秭歸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她說:“通過與福建東南衛視的合作,我認識到僅僅依靠文字的力量來傳播屈原文化的影響力是不夠的,可以多途徑進行一些嘗試,比如借助電視這種綜合媒體來傳承屈原文化,弘揚屈原精神,受眾更多,宣傳面更廣。”
從此,秦曉梅積極參加各級電視媒體的采訪,協助錄制專題節目。2006年,“屈原牌豬飼料”商標事件在網絡上迅速發酵,成了全國人民爭相熱議的焦點,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秦曉梅說:“當時聽說用屈原的名字注冊‘豬飼料’,氣憤之余,感到不可思議。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是享譽世界的文化名人,怎么能將他的名字與豬飼料聯系在一起呢,這是對屈原的侮辱和褻瀆。”
2006年11月,秦曉梅與另外兩位市縣文化專家受邀參加了湖南長沙電視臺的《有理大家說》專欄節目:“辯論主題就是能否用文化名人屈原的名字注冊豬飼料,湖南那邊是正方,我們是反方。雙方唇槍舌劍,辯論激烈。因準備充分,我們論辯時有理有據,最后對方理屈詞窮,以我們大獲全勝結束。通過我們的努力,維護了屈原的形象,宣傳了屈原文化。”
自2005年開始,秦曉梅受邀到一些學校、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屈原文化知識講座20多場次,聆聽者在5000人次以上。她還經常發表與屈原文化有關的文學作品和論文。編輯《屈原文學》20余年,獲得“湖北省屈原文學獎優秀編輯提名獎”。她的散文《從楚國到楚國》獲“首屆汨羅江文學獎求索獎”。對于一個在縣級文聯工作的人來說,能夠獲得這樣的殊榮實屬不易。2011年12月,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秦曉梅的第二本散文集《我的夢樹開滿了花》,其中很多篇章寫的都是屈原和秭歸文化。
秦曉梅表示,“我會繼續在本職上發揮作用,帶領秭歸文藝界的文藝工作者和廣大的愛好者們,發揮各自的專長,齊心協力、共同奮斗,為傳承屈原文化,弘揚屈原精神作出更大貢獻。爭做屈原文化忠實的傳承者,優秀的弘揚者。”
?。▉碓矗喝龒{秭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