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三件優秀作品亮相“楚天群星獎”
為了集中展示湖北省近三年來的最新群眾文化創作成果,選拔出優秀的文創作品,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湖北省群眾藝術館承辦的湖北省優秀群文作品展演“楚天群星獎”于7月5日-8日在武漢市藝術學校實驗劇場精彩上演。
經初審專家評委會評選推薦,并提交省文化和旅游廳審核公示,最終全省有64件作品集中展演,秭歸三件作品入選,分別是音樂類:《響竹歌》,舞蹈類:《跳花鼓》、《闖灘的漢子》。
響竹歌
響竹,因竹而生,在屈原故里秭歸茅坪鎮,萬畝竹林造就了“三峽竹海”獨特的自然景觀,當地的薅草鑼鼓藝人,取竹林里的優質竹材,制作成造型奇特、音色純正優美的民間甩打樂器“響竹”。當地人結婚生子、建房上梁、牛羊下崽,但凡喜事,都得打鑼鼓,甩響竹作為生產生活的一部分,在這里沿襲百年,孕育出厚重獨特的人文風情。表演唱《響竹歌》以響竹為表演樂器,贊美家鄉,歌唱人民美好的生活向往,展現秭歸兒女熱情豁達、勤勞奮勇的精神面貌。

跳花鼓
秭歸花鼓歷史源遠流長,戰國《楚辭》記載:“踏步轉身,側腰向前和折腰應兩袖,頓足轉雙中”。描寫的就是秭歸花鼓的基本舞蹈語匯。舞蹈《跳花鼓》以此為素材,以瀟灑大方、妙趣橫生、脈脈含情、逗戀不舍、風趣詼諧的舞蹈特點,展現秭歸花鼓獨特的藝術魅力。

闖灘的漢子
古老的長江三峽灘多水急,暗濤洶涌,船只行至青灘、泄灘、崆嶺三灘時,船工纖夫們在生命的極限考驗面前,步調一致,齊心協力,同驚濤駭浪背水一戰,勇闖險灘。舞蹈《闖灘的漢子》以古老的闖灘歷史為背景,藝術再現峽江漢子喊號子、搏激流、闖險灘的場景,用一幅壯麗的勞動畫卷,謳歌三峽人激流勇進、奮勇頑強、戰天斗地的大無畏精神。

三件入選作品不僅展示了我縣群眾文化成果,也充分展現了秭歸地域文化、鄉土人情、特色藝術,日后將繼續用精湛的表演打磨藝術精品,以飽滿的狀態弘揚時代精神。
(來源:云上秭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