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地震災害應急救援演練在秭歸舉行
本網訊(記者 袁楠 鄭濤)5月20日,湖北省“秭歸-2021”地震應急綜合演練在秭歸縣舉行。演練模擬地震引發人員受傷、房屋受損、隧道橋梁坍塌、道路堵塞、危化品泄漏等災情進行實戰,重點突出信息收集數字化、現場指揮規范化和搶險救援科技化,有效檢驗了應急救援體系的快速反應和抗震救災能力。
演練中,地震預警系統發出警報,提示地震來臨。學校、醫院、社區等單位第一時間采取多種方式迅速組織群眾疏散轉移,開展自救互救。一場驚心動魄的地震應急處置工作就此展開。 秭歸縣立即啟動Ⅲ級響應,組建現場指揮部,明確指揮編組。通過智能語音交互調度系統語音轉寫功能,將現場指揮長的語音實時轉寫成短信并自動下發到各編組單位手機中。各相關成員單位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多方式、多手段、多渠道及時收集災情信息。秭歸縣抗震救災指揮部根據各編組報告的相關信息,進行會商研判、指揮調度。
消防救援隊伍接到指揮部命令后,立即調集力量,攜地震救援模塊車、泡沫消防車、搶險救援車、搜救破拆偵檢等器材2000余件套趕赴現場。開展雷達、音頻探測儀和無人機搜索,營救廢墟建筑物被困人員。此時,偵查組發現了1名人員被困于狹小空間內,由于救援通道被障礙物阻擋,破拆小組立即攜帶破拆工具深入狹小空間對障礙物進行有效破拆,成功開辟救援通道,對被困人員實施營救。
經過搶險救援組的全力搶救,所有被困群眾被安全救出,醫護人員對傷員進行緊急處理,隨后轉送傷員前往醫院救治。與此同時,地震造成道路中斷、橋梁損毀,急需打通救援“生命通道”,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交通支隊攜帶專業裝備迅速馳援災區,架橋鋪路,迅速打通救援通道。與此同時,受災群眾也被及時轉移安置。
本次演練按照《秭歸縣地震應急預案》,采取以少代多、以點帶面的形式,重點圍繞啟動響應、會商研判、應急救援、群眾安置四個階段,突出練指揮、練程序、練協同、練保障,著力解決強震發生后容易出現的“斷”“慢”“亂”等問題,探索完善地震應急組織指揮體系、指揮決策機制,檢驗地震應急預案,磨合應急救援隊伍。
【短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記者 肖飛)秭歸縣是全國、全省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境內分布有周家山-牛口、新華-水田壩、仙女山、九畹溪和天陽坪5條斷裂帶。2008年以來,共發生M2.0級以上有感地震60多次,最大震級M4.7級。通過地震演練,各單位對照不足,找準癥結,根據實戰要求開展有針對性的訓練,確保一旦發生突發險情,能夠第一時間“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
目前,我省將進入汛期,防范和化解自然災害風險尤為重要。各地各部門要切實固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發展理念,做好以防汛抗旱為重點的自然災害防治的各項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來源:三峽秭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