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怎么干 “村落夜話”來支招
本網訊(記者 鄭家錄)“十宜”高速公路秭歸段計劃年底開工建設,工程過境秭歸6個鄉鎮,并在楊林橋鎮響水洞村設服務區。這對響水洞村來說機遇千載難逢,如何抓住機遇實施鄉村振興?日前,省、市、縣政協三級聯動開展“村落夜話”活動,為村民發展出謀劃策。
太陽落山,在婉轉悠長的堂鼓聲中,“村落夜話”拉開了序幕。鎮領導宣講了鄉村振興計劃,介紹了響水洞村在楊林橋發展中的區位優勢以及面臨的機遇之后,村民秦學生搶先發言:“請問,高速路修成以后對我們響水洞村產業結構、鄉村振興帶來什么樣的機遇,我們老百姓有什么好處,我們應該怎么樣去把握和利用,提問完畢,謝謝!”縣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王建華回答:“這條高速建成以后,完善了高速公路的骨架網絡,今后從縣城到楊林橋鎮只要30分鐘以內;對促進地方農副產品的銷售和運輸,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交通的便利不僅帶來特色農產品銷售的便利、就業機會的增加,也為農旅融合帶來了機遇。交通部門的解答讓村民們十分興奮。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產業的發展牽動著大家的心。有村民問,村發展了幾百畝脆紅李,已經開始收益。聽說國家對耕地的管控越來越嚴格,他們還能不能發展脆紅李,產業發展到底哪些能搞、哪些不能搞。響水洞村發展生豬產業,一夜成為“億元村”,但也帶來了養殖污染的隱患。生豬養殖污染如何治理、群眾良好的衛生習慣如何引導培養,鎮村有什么安排和打算。楊林堂鼓現有傳承人年齡都比較大,年輕人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如何使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并與發揚光大。
從主導產業到新興產業,從鄉風文明到生態文明,從幸福村落到文化傳承,問題一件件擺出來,現場的部門負責人和領導一一解答。思路逐步捋清,發展的信心更足了。
秦學生說:“能夠和領導互動,也學了一定的政策。我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他們就給我們解答,在產業發展上也給我們提了很好的思路,收獲蠻大。”
縣政協委員魯昱鋒:“通過村落夜話這種形式,可以把黨和政府的一些好政策及時宣傳給老百姓,讓他們知曉我們下一步該怎么做,同時我們可以把老百姓的需求及時給黨和政府提供一些參謀意見。作為政協委員,我們一定把握這種機會,做好老百姓與黨和政府之間的連心橋。”
市政協副主席王仁俊點評,“協商在一線村落夜話”協商平臺推進政協協商和基層協商有機銜接,把政協制度優勢轉為參與社會治理的效能,充分發揮了協商于民、協商為民、協商利民的作用。在鄉村振興中,農民是主體。要始終堅持農民“主體地位”不動搖,更加注重、更大力度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鄉村振興聚智聚力、貢獻力量。要充分發揮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把開展“協商在一線村落夜話”工作作為加強和改進政協工作、推進縣域治理的重要舉措,積極構建“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協搭臺、各方參與、服務群眾”的基層協商格局。
(來源:三峽秭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