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壩鄉:集中力量抓整治 高位謀劃沖刺全國先進
本網訊(記者 鄭家錄 賈迪 魯天)圍繞“全省‘擦亮小城鎮’試點鄉鎮、全國衛生鄉鎮”這一奮斗目標,秭歸縣水田壩鄉緊扣“綠、凈、齊、富、厚和”六字要求,高位謀劃、捆綁投入、綜合整治,全力實施“擦亮小城鎮”三年行動。
一庫清水、兩岸香橙,水田壩鄉按照“兩片一線”的整體布局,強基礎、拆違建,“擦亮城鎮”行動早、速度快、力度大,正全力打造水陸空三維一體離地運動休閑小鎮。
水田壩鄉為庫區移民新建集鎮,面積0.4平方千米,總人口1萬人,集鎮有3條街道,分別為沿江路、蓮花路和永吉路。所謂“兩片一線”是指北片、南片和城鎮商業街。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在集鎮定位為橙谷離地運動小鎮。
盡管是一座移民遷建集鎮,但在集鎮內部的細節治理上,尤其是一些私搭亂建等影響集鎮容貌。于是,該鄉市場監管所、派出所、上壩村委會等部門多次聯合縣城管執法大隊,對出店經營、亂堆亂放、私搭亂建等行為進行勸導和處理,集中力量開展專項整治,將“擦亮小城鎮”百日攻堅行動推向新階段。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通過鄉黨委、政府以及工作人員挨戶上門做工作,宣講“擦亮小城鎮”、鄉村振興、美化鄉鎮的意義,絕大多數老百姓理解并支持。有了大局意識,上下齊心,事情就好辦多了。
其實,水田壩鄉“擦亮小城鎮”的工作不僅早,而且起點高。他們按照發展戰略和產業布局,投資100多萬元編制了多個發展規劃。捆綁資金近3億元改造棚戶區,高標準完成集鎮庫岸治理,收回、拆除集鎮農貿市場并提檔升級;全面改造集鎮污水管網實現雨污分流,推動集鎮弱電入地;建設智能生態停車場,規范停車,破解“腸梗阻”;發展集民俗山莊、鄉村客棧、特色農家樂、旅游產品、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商業集群;依法拆除違法建筑,整治出店經營,規范集鎮店牌,實行垃圾歸點、柴草歸院、污水入池,建旅游公廁,植樹補綠,筑壇增綠,構建四季鮮果、三季有花的景觀廊道,打造秀美田園風光。紅色研學、戶外三維立體運動、休閑游樂等已成常態。一座搖曳多姿、橙黃葉綠的集鎮已然展現,一個水陸空離地運動小鎮漸成氣候。
水田壩將始終緊扣“綠、凈、齊、富、厚和”六字要求,著力營造整潔干凈、暢通有序、安全便捷、舒適宜居、文明和諧的集鎮環境,真正將水田壩鄉擦成“街面凈、線理順、招牌亮、馬路平、貨入店、車停正、垃圾治、污水清、鮮花美、設施全、人文潤”等特色小鎮,創建為全省“擦亮小城鎮”試點鄉鎮、全國衛生鄉鎮。
(來源:三峽秭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