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縣黨政代表團赴周邊縣市考察學習鄉村振興之三
本網訊(記者 鄭家錄)優質生態和昭君文化是興山獨特的資源,該縣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源稟賦,巧做“山水”文章,建設山下沿河生態文化觀光旅游目的地、山上四季康養休閑旅游度假目的地,推進山上山下融合共進,全力打造現代版的鄉村振興“富春山居圖”。
興山縣是秭歸縣黨政代表團考察學習的第三站,也是最后一站。在這里,代表團先后考察了高嵐戶外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黃糧鎮戶溪三音廣場、仙溪灣、興山縣鄉村振興推廣中心、鄭萬高鐵站前廣場、昭君別院、金樂村和香溪河大橋等地,實地了解了興山縣全域旅游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和重點交通項目建設等情況。
據介紹,興山縣在鄉村振興中,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搶抓兩條“350”高鐵交匯興山、設站縣城的重大歷史機遇,以綠色創新發展為統領,以旅游發展為核心,謀劃實施“兩地兩縣”戰略,統籌推進“1+6”七大主戰場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抓好縣內2萬畝四季生態康養度假區平臺和縣外2萬畝飛地經濟園區平臺,形成了縣內縣外協同發展、山上山下融合共進的高質量發展布局。
在山下香溪河谷地帶,著力打造以高嵐、昭君村和高鐵昭君特色小鎮建設為龍頭的沿河生態文化觀光旅游目的地。沿香溪河新建昭君浣沙廣場、響灘綠道等,打造昭君別院、金樂村等美麗鄉村景點;投資修建40公里生態旅游扶貧廊道,串聯起高橋鄉大槽村和昭君鎮灘坪村、昭君村,盤活沿線旅游資源;依托朝天吼漂流帶來的人氣,帶動周邊100多家農戶發展民宿客棧、農家樂。而在山上以榛子、黃糧等為代表的高山鄉鎮,深度挖掘避暑康養資源,著力打造高山四季康養休閑旅游度假目的地。 該縣還出臺鄉村振興試驗區規劃,以榛子鄉為核心,規劃建設“華中避暑康養第一鎮,國家、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標桿,國際化生態田園養生高地”,全力打造集避暑康養等于一體的高山旅游休閑度假目的地。昔日鮮少有人問津的高山小鎮,如今已逐步成為人們休閑避暑的理想之地。
盧輝指出,秭歸、興山,山水相連、人緣相親,都是山區縣、移民縣、資源稟賦優勢縣,興山縣以綠色創新發展為統領、以旅游發展為核心,鄉村振興工作大手筆謀劃早,實施力度大,效果明顯,一幅現代版的鄉村振興“富春山居圖”正在展現,有很多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
(來源:三峽秭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