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漁民退出“江湖” 共護長江四百魚類
本網訊(記者 韓曉晴 魯天 通訊員 溫飛龍)今天不吃子孫魚,明天子孫有魚吃。長江十年禁漁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和恢復長江母親河生機活力的重要舉措。有著近150公里16.03萬畝長江干支流的秭歸,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來抓這項工作,提前8個月實施了長江秭歸段全面禁捕退捕。如今,“江煙淡淡雨疏疏,老翁破浪行捕魚”的畫面已從長江秭歸段消失。
寒冬時節,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仍和往常一樣,在江面上進行禁捕巡航。清澈的湖水與岸邊的青山交相輝映,分外美麗,江面上再也不見漁船漁民和各類“三無”船舶的身影了。
作為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長江涵養著400多種魚類,但長期以來,由于掠奪式捕撈,長江的魚類資源越來越少,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十年禁漁,勢在必行。從2020年5月1日起,長江水域秭歸段全面禁捕,而全國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施常年禁捕的時間是2021年1月1日起。
長江十年禁漁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生態大保護行動,要打贏這場硬仗首先要啃下的“硬骨頭”就是漁民手中的漁船漁具。秭歸縣在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籌措資金,確保了漁船漁具應收盡收。全縣512條退捕漁船全部按期上岸并完成拆解和規范處置,報廢捕撈網具73689公斤。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漁民“洗腳上岸”了怎么生存? 在歸州鎮的一家船廠,記者見到了正在這里打臨工的泄灘鄉陳家灣村退捕漁民王東。他們夫婦二人都曾是漁民,退捕后領到了漁船漁具補貼、過渡期生活補助、捕撈權回收補償、養老保障金、按期退捕獎勵共13.56萬元。他的愛人在泄灘信用社當保安,月收入1500元。他自己除在船廠打臨工外,還在家侍弄3畝夏橙,一年有3萬多元的收入,同時幫忙代收夏橙,收入3萬元。
像他一樣,秭歸縣根據發展產業安置一批、務工就業安置一批、支持創業安置一批、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的要求,對全縣968名退捕漁民進行了安置保障。968名退捕漁民實現了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有就業意愿的777人實現了轉產安置就業全覆蓋。
要打贏這場硬仗,監管也是重中之重。自《禁捕通告》下發以來,全縣形成了禁捕的高壓態勢。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進一步加強漁政執法能力建設,加大禁捕、禁售、禁食的執法監管力度,同時配合各級研究部門對長江禁捕的效果進行評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長江十年禁漁正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關鍵之舉。目前,秭歸縣已走出了關鍵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定會看到“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的生態美景!
(來源:三峽秭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