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升空探測 屈原文化名揚天下
時間:2020-07-27 08:14
來源:秭歸縣人民政府
本網訊(記者 向曉飛 通訊員 宋發敏)7月23日中午,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文昌航天發射基地發射升空。此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寓意深刻,“天問”二字源自于屈原長詩《天問》,作為屈鄉兒女,在為“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喜悅之余,更平添對屈原文化的自信與自豪。
“天問一號”主要由軌道器、著陸器、巡視器三個部分組成,總質量約5噸,預計于明年2月份抵達火星,將一次性完成環繞、著陸和巡視三大任務。今年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當天,國家航天局宣布,將我國行星探測任務正式命名為“天問”,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據了解,《天問》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一首長詩,詩中對天文、地理、歷史、哲學等許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彰顯了詩人對宇宙的探索精神。將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屈原文化傳承人鄭承志說:“2800多年前,偉大詩人屈原連發‘天問’,探究宇宙奧秘。如今,國家將行星探測工程命名為‘天問’。這對于傳承屈原文化、弘揚屈原精神、堅定文化自信,提高秭歸知名度、美譽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屈原故里人,我們不僅感到驕傲與自豪,更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擔當。要以屈原文化對內提升凝聚力、對外擴大影響力、切實發展文化軟實力。”
(來源:三峽秭歸)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編輯:熊璇審核:劉婧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