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冬天太熱了”,這“五朵金花”才下火線又上前線
原創 武漢晚報新媒體
"張希、董晶、付文、樂岳和聶志鑫,這是武漢市第六醫院五位護士的名字。2月10日,她們剛結束完馳援金銀潭醫院護理任務,未曾停歇,她們就“轉戰”本醫院的抗疫前線。"
“武漢冬天太熱了”
張希是市六醫院神經內科一病區護士長,1月4日她與董晶成為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報到的首批馳援護士。36天的馳援任務,張希最大的感受就是武漢冬天“太熱了”。
每次進入病區,張希都要防護服、口罩、帽子、鞋套全副武裝。為節省緊缺物資,減少隔離區進出,每次穿好防護一入病區,就是7小時連軸轉,幾乎一整天不進食、喝水、如廁,出來后全身上下像是從水里撈出來一樣,每天只想去吹吹冷風。

張希
開始的那幾天,剛剛穿戴齊全,整個人就心跳加速、呼吸困難。
“連續作戰25天后,身體實在扛不住了,還大病高燒了一場。”
張?;貞?,大年初三晚上,入睡前量燒37.5℃,當時剛洗完熱水澡,體溫高正常,也沒太在意。到了后半夜,體溫飆升至39℃,心里直打鼓,擔心自己也中招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次日,她去拍了肺部CT,結果正常。咨詢科主任考慮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極具隱匿性,建議她居家隔離。
大年初六,體溫飆升至39.5℃,渾身無力、極度嗜睡,心中忐忑不安,糾結猶豫,最終決定安下心來繼續服藥觀察。大年初七清晨,體溫終于恢復正常。
“其間,老公一日三餐換著花樣給我送飯,每次我都等他離開一段時間后,才敢強撐著身子去門外取飯。好幾次,4歲的女兒在家哭著要視頻,我一邊開著視頻,一邊迷迷糊糊的,就連女兒隔空喊媽媽,都無力回應。”
張希說,一周后復查CT無明顯異常才松了一口氣,立即回到前線繼續抗疫。
“疾病瞬息萬變
總讓我們措手不及”
打針、喂藥、喂飯、清理大小便、打掃病房衛生、心理疏導……市六醫院甲乳外科90后護士長董晶坦言,馳援的日子里,一抹帶十雜,病區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部都要扛起。
董晶說,金銀潭醫院收治的病人都很重,多數病人生活均不能自理,基礎護理占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董晶為病人做治療
最棘手的是,病人異常焦慮,每天都會問醫生護士,自己是不是很危險?什么時候能出院?每次這個時候,都要不厭其煩跟他們解釋,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跟病魔斗爭到底。平常還要為病人演示如何佩戴口罩,怎么洗手,生活垃圾如何處理等等,忙得團團轉。
“那天早上,孫先生還拉著我說,自己身體情況越來越好,已經能正常進食了。等到下午多臟器功能突發衰竭,搶救無效離世了。”
說起病友,董晶數次淚目,“我們竭盡全力地救治每一個病人,但是疾病瞬息萬變,總是讓我們措手不及。”她說,最欣慰的是很多人都能理解醫護人員不易,會盡力配合。
“媽媽聽說我馳援后
眼淚像擰開的水龍頭”
市六醫院心內科護士長聶志鑫、胃腸外科付文、泌尿外科樂岳是第二批馳援市金銀潭醫院的護理團隊,1月19日抵達醫院后,迅速到崗開始工作。

聶志鑫正在配藥中
聶志鑫告訴記者,怕父母擔心,出征前一直瞞著遠在內蒙古的二老,直至元宵節隔空微信視頻,細心的父親發現房間的環境不對,接連發問,不得已才坦白自己去市金銀潭醫院馳援。
“你還好么?我和你爸天天都牽掛身處醫療一線的你,這20多天你天天微信報平安,沒想到你居然去了最危險的地方。”
媽媽聽說后,眼淚像擰開的水龍頭。
“女兒,我們為你驕傲!加油,女兒!加油,武漢!”兩位老人一邊心疼女兒,一邊叮囑女兒做好防護。
“我們要將市金銀潭醫院傳染病防治經驗帶回一線,與醫院的抗疫先鋒一起,打好這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防疫阻擊戰。”5人回到醫院后立即進到隔離病房的一線。